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2课 师说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2课 师说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

ID:47045509

大小:2.6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2课 师说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2课 师说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2课 师说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2课 师说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2课 师说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2课 师说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课师 说本课话题——学无止境一、从课本中积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圣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由此可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二、从历史中积累1.薛谭学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尽技艺,就觉得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为他饯行时,击打着节拍,悲壮地歌唱,歌声使林木振动,使云彩停住。于是薛谭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学习。2.苏洵劝学苏轼年轻时就小有名气,于是,在书屋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洵

2、见后,想把对联撕下来,但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就在对联前面各加两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见了,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寒窗苦读,终成大家。三、从名言中积累1.学无止境。——荀子2.学而不已,阖棺乃止。——韩婴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4.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一、作者简介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24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文学

3、家、哲学家。苏轼称赞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作品:《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孟东野序》《山石

4、》《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二、背景回放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即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时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

5、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三、相关知识古文运动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向韩愈请教,一时“

6、韩门弟子”甚众。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又得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的业绩更显著,影响更大。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一、字音识记1.解惑(huò)  2.句读(dòu)  3.巫医(wū)4.近谀(yú)5.经传(zhuàn)6.贻之(yí)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译为: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译为:不从师学习24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3.吾从

7、而师之古义:两个词,是动词“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7.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义:古人从师的风尚今义:古代的道路四、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吾师道也动词,学习(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动词,从师学习(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名词,军队2.道(1)所以

8、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义,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