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45722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30
《主题教育讲稿:多“视民”方知“治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多“视民”方知“治不”《史记·殷本纪》有云: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镜子不会说谎,总是忠实地反映出美丑。同样不会说谎的,是群众的眼睛和话语。政策合乎实际、民众安居乐业,人民不会违心批评;反之,民众也不会粉饰。即使能用一些手段“防民之口”,人民依然会用“道路以目”的方式表达抗议。民众最了解政策的好坏。对干部来说,这是警醒,更是鞭策——自己说好不算好,民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初心要念念不忘。基层调研,是现代“视民”的常见方式,干部们常常会遇到“坐冷板凳”、群众“发牢骚”“挑刺儿”
2、的情况,然而,个别干部面对群众的逆耳之言、揭短之语充耳不闻、草草了事,“搭台唱戏式”的走个过场便迅速赶往下一站,为了完成调研而调研。熟不知,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踩点式调研,抑或是报喜不报忧的盆景式调研,不仅违背了自己调研的初心,无法听取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心声,更是与群众、民心的距离越发疏远。初心深处是民心。作为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初心,真践实履,才能向苦而行,无畏无惧,不负韶华。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使命要久久为功。“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视民”工作是一项长期过程,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心气、经得起考验,方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看到基
3、层存在的问题,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使命如磐,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生坦荡荡的坚守;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付沉甸甸的担子。党员干部要以“绣花”精神的耐心、细心、静心多听听群众的“牢骚话”,找到解开群众“郁结”的有效方法,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魄力持久推动实效落细落深落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担当要善作善成。“铁人”王进喜在没有开采工具的情况下,带领队员用滚杠加撬杠,将22吨重的井架立在了荒原之上。在水管还未接通的情况下,带领工人用脸盆和水桶运水,在端了50吨水后,经过钻井队5天零四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最终开凿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党员干部特别
4、是领导干部,要做好“视民”工作,就要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杜绝“畏难”情绪,事事亲力亲为,帮助群众把问题解决到点子上,提出真决策,让各项惠民政策在群众中落地开花。 人民群众是政策的“阅卷人”,党员干部只有接受民众监督,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