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84083
大小:12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26
《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屮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1•劳动资源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冇绝对的属性。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
2、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含义是:如果上述的“并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3•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在商品市场屮,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o在劳动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金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内容:是认识客观的现象,向人们提供实、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特点: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
3、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步聚:(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索,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2)设定假设条件。(3)捉出理论假说。(4)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内容: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彖“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一价格判断特点:其一,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其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区别: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笫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
4、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II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II劳动率二劳动力/总人11*100%3.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A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A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二(AS/S)/(AW/W)o4•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其一,供给无弹性即Es=0o其二,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o其三,
5、单位供给弹性,即Es=l。其四,供给富有弹性,即Es>lo其五,供给缺乏弹性,即Es6、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9•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口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Ed二(AD/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AW/W)10.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其一,需求无弹性,即Ed二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其二,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oo,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其三,单位需求弹性,即E7、d二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其四,需求富有弹性,即Ed>lo其五,需求缺乏弹性,即Ed8、(总产量)/L(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MP(边际产量)二△Q/AL14•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
6、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9•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口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Ed二(AD/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AW/W)10.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其一,需求无弹性,即Ed二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其二,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oo,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其三,单位需求弹性,即E
7、d二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其四,需求富有弹性,即Ed>lo其五,需求缺乏弹性,即Ed8、(总产量)/L(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MP(边际产量)二△Q/AL14•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
8、(总产量)/L(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MP(边际产量)二△Q/AL14•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