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49789
大小:320.34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1-26
《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Ⅱ45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赫鲁晓夫的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例如: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从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
2、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首先从农业开始。为了改变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之风盛行,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等等现象,赫鲁晓夫开始了对斯大林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苏共“二十大”召开的背景会议概况:①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②大会还听取了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会议的影响:会后苏联开展了批判斯大林的活动,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二十大”过后,出于赫鲁晓夫的主动,组织了约百来个专门委员会,对各劳改营和流放点的所有政治犯进行重新审
3、查。这样从“1956年至1957年间七八百万人获释回家。另有五六百万人死后恢复名誉。”大规模政治恐怖及与之相伴的劳改营体系从此在苏联完全成为过去。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三)、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1、政治改革。主要是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2、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在经济领域,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的措施。(2)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
4、失败?第一: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二: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四)、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成效甚微。改革失败的原因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但
5、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一)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在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在国营企业中推行“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新体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从中可看出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二)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改革的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原因一: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
6、经济体制。原因二:是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原因三:加上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经济方面,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政治方面,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
7、多人思想僵化,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民族关系方面: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国际关系方面:“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
8、其影响经济改革成功不成功?但是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政治改革及其影响: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