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14191
大小:1.15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川南盐道古镇聚居形态特征及其更新设计保护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OI:lO.3969/j.issn.1672—4011.2013.01.036川南盐道古镇聚居形态特征及其更新设计保护研究尤思,聂康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lO)摘要:从历史特征、社会特征、产业特征、场所特征和建筑特征几个方面探讨川南盐道古镇的聚居形态的总体特征,研究分析盐业的发展对于川南盐道古镇的聚居形态的影响。结合盐业特点提出古镇及其聚居形态的更新保护设计方法。关键词:川南盐道古镇;聚居形态;总体特征;更新保护设计中图分类号:TU一09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
2、号:1672—4011(2013)01—0081—03O前言盐,这个平常看似微不足道的物质,曾经支撑了整个古代中国的经济。川南盛产井盐,在古代曾经是最重要的盐产区和经济区,随着现代制盐技术的发展,以及海盐盛产的繁荣,井盐业逐渐的衰败,在形成的川南盐道上仍然遗留着部分古镇以及废弃的盐场。这类在盐文化影响下发展的城镇,他带有强烈的基于盐业产业的历史、社会、文化与地域特征。l川南盐道古镇聚居形态的总体特征1.1历史特征(1)地名与盐有关。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代号,更多表现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特征。盐
3、,主宰着川南这块产盐区的经济命运,也赋予他们鲜明的文化意义。这块与盐有关的土地,他们的地名也与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统计,就自贡市现在还保存着与盐有关的地名多达300处。例如:以盐井命名的“盐水沟”、“贡井”、“大公井”,以运输盐卤的览命名的“大生览”,以熬盐的灶社命名的“永昌社”,以经销盐的“盐市口”,食盐储存地的“盐仓”等等。(2)“盐神”信仰的盛行。“一定区域内的民间信仰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特征,历史时期民间信仰的形成是与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经济形式等密切相关的。”川南井盐业发展演变中,逐
4、渐形成了独特的盐神信仰,并广泛传诵在盐产区和运输道路上。其中不乏有民间自发的将盐业生产与相关的历史或者神话联系起来,作为盐神加以供奉,亦或者是统治者漱封的。人们为之修建庙宇、塑筑神像,供奉祈祷,以求盐神保护,求得井盐生产的平安、丰足。现如今在川南很多盐道古镇上,仍然能寻到他们的踪迹。例如:资中罗泉镇的盐神庙,庙的正殿端坐着最早制定盐政大法——《正盐荚》的管仲塑像,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管仲是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要臣,他采取垄断盐业批发生意,建立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使作者简介:尤
5、思(1986一),女。四川内江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聂康才(197l一).男。湖南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副教授。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盐源县的白盐井,传说是一个放羊的纳西族神女发现的,于是人们在白盐井旁建有一座宏大的开井娘娘庙,无论哪个民族煮盐或贩盐的人都要来这里供奉祭祀。1.2社会特征(1)风水观与盐业特征影响下的“逐水而居”。中国古代聚居地选址向来讲究风水,正所谓“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水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这是一种
6、相对封闭的环境。盐道古镇的聚居形态也受到风水观念的影响,因为产盐依靠盐卤(水),运盐又是依靠河水,川盐运输都是依靠长江或者长江的支流聚居的,所以川南盐道古镇在聚居形态上都是“逐水而居”。例如:自贡大小盐场均位于釜溪河畔,而运盐重镇如富顺县仙市镇、乐山的五通桥等多位于长江的支流处。(2)盐业“专利”背景下血缘宗族的群居形态。自古盐就是很珍贵的物品,在发现盐源的初期,人们往往只是在本族内部传告。待到经济发展,盐成为商品时,人们开始开发盐井,以求得更大利润,满足更高的需求,往往许多有着血缘关系的宗族乡
7、亲在盐产地,聚集而居。从刚开始的几户慢慢发展,声息繁衍,逐渐形成聚居形态。1.3产业特征(1)盐业开采生产形成功能细化的聚居形态。盐业开采之初,人们往往在井盐发觉之地,开始设灶聚集,元代史书记载“沿岸井灶相连,长十里”。“就井设灶”、“推煎合一”是井盐手工作坊的主要经营形态,由于生产过程的季节周期性。一般的井灶户还是会“耕凿并治”、“半耕半煎”以此来补贴生活。随着盐业规模的扩大,小型的井灶被淘汰,换之而来的是更具规模的生产,加之“火(天然气)井”的发现,盐产地从最初的“因利所聚人,因人所成邑”,
8、逐渐的形成了具有生产区、运输区、生活区的城镇格局。逐渐的,在生活区和运输区之间交通方便之地又形成了商业区域,随着人口增多,对周边辐射力加强,逐渐发展成为城镇中心地段。(2)盐业生产中的采卤井架和输卤的竹枧道(见图1)。井架,也叫“天车”,在井盐生产中主要用于采取卤水。从<天工开物)中可知,独立的单木上,上下垂直地各安置一个木制定滑轮,比两层楼架多了一个下滑轮,且以畜力作动力。“天车”经历了从两脚架到三角架、四脚架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岁月更改。天车在川南盐场拔地而起,成为盐场独特的风景。尤其在自贡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