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

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

ID:46612629

大小:5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6

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_第1页
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_第2页
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_第3页
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_第4页
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科常用操作技术针刺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一、刺前准备1、选择针具:针柄无松动,针身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的毫针。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形、针刺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2、选择体位:选择体位应以医生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适并能持久留针为原则。常用体位主要有:1)仰卧位:适用于取头面、胸腹和四肢的部分穴位。2)俯卧位:适用于取头顶、胸腰背、臀部和四肢下肢后面的部分穴位。3)侧卧位:适用于取身体侧面的穴位。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部、胸部和四肢的部分穴位。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项

2、和背部穴位。3、消毒:1)针具的消毒2)医生手指的消毒3)针刺部位的消毒。二、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穴位上,以右手持针,紧靠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主要适用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穴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主要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穴位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将针刺入。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提起的皮肤上端将针刺入。主要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

3、。三、行针法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1、行针的基本手法:1)提插法。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反复上提下插。2)捻转法。将针左右来回捻转。2、行针的辅助手法:1)循法:用手指顺着经络的循行路线在腧穴的上下轻柔地循按。2)弹法:在留针的过程中,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身轻微震动。3)刮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食指或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下而上地刮动针柄。4)摇法:用拇、食二指捏住针柄,像摇铃样轻轻摇动针柄,使其左右摆动。5)飞法:手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

4、,状如飞鸟展翅。6)震颤法: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地提插捻转,使针身轻微震颤。四、补泻手法1、提插补泻1)提插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2)提插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2、捻转补泻1)捻转补法。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或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以左转用力为主。2)捻转泻法。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或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以右转用力为主。3、疾徐补泻1)疾徐补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2)疾徐泻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

5、徐徐出针。4、迎随补泻1)迎随补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刺入。2)迎随泻法。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逆经刺入。5、呼吸补泻1)呼吸补法。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2)呼吸泻法。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6、开阖补泻1)开阖补法。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2)开阖泻法。出针后摇大针孔而不按。7、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五、针刺异常情况与注意事项1、异常情况:1)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a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致针刺或留针

6、过程中而发此症。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b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c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7、。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2)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时,称为滞针。a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b现象: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处理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

8、,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用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