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55775
大小:69.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善待苦难的作文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善待苦难的作文范文 作文一:善待苦难600字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说苦难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在如今都面临苦难而奋斗正是有苦难才让人进步而进步的条件就是善待苦难所以善待苦难就是你必须学会的 在这里我想问你如果你失去了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失去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如果你同时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你还活的下去? 而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在16岁那年因事故失去了一双手和一条腿然后又失去了一双眼睛可是他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出了风采活
2、出了快乐 这个人就是谢坤山他曾在1996年获得第34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在自己失去了双手之后“握”笔学画甚至几次把口磨出泡来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写出了一本名叫《我是谢坤山》的自传体小说过后不久此书又被评为 谢坤山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要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光明处想这样世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残缺是一种痛苦它会让你伤心落泪残缺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拥有更有价值的坚强和坚韧 苦难并不意味这永远的苦难幸福也会降临到你的身边;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的幸福苦难也会从天而降生活有时违反常规以其它的方
3、式展现出来它经常以一种突发状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不会循序渐进在许多时候幸福会慢慢的消减你的斗志和气魄而苦难会让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累积到一起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在人生的长河中航行苦难与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你对待它们 作文二:善待苦难800字 张海迪曾说过;“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史铁生也曾说过:“生命的磨难是一种必然降临的节目” 所以尽管活着有无数的不如意但我们还要活出生命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善待苦难 生命常常与痛苦厄运不期而遇逃避者易脆弱地挽起沧
4、桑的皱纹萎顿潜伏的热情;挑战者弹开蛰居的勇气如黄山松那刚毅的根与石也融洽交流汲取着风雨霜露的精华于是坚韧于是挺拔于是在断崖绝壁亮红了目睹者的眼我们就要做一棵黄山松去挑战苦难在苦难面前不能却步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是的正如地震时人们没有喊晕的权利;失火时没有喊熏的权利;战场上没有怕死的权利只有不喊晕的人才能逃离危楼;只有不怕熏的人才能逃离苦海;只有不怕死的人才能取得胜利一样的只有受苦而不悲观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脱离困境难道不是?在苦难面前悲观是懦弱者的表现苦难是不仁慈的你越向它低
5、头相求她越乘虚而入所以我们不能悲观不能在它面前认输 没有经历风雪的果实不会甜美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不会完整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谁都有面对绝境的处境谁都会碰上没有舟的渡口和没有桥的河岸几乎未能扼住苦难的咽喉时必须学会忍耐学会让所有的痛苦在忍耐中淡化学会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要受到命运之神的捉弄当你不甘心做苦难的奴仆而又在忍耐中拼搏锲而不舍的追求而不是在苦难面前轻易放弃 人生好比一次远航由此岸到彼岸难免有逆境如果一遇到风急浪高就急着提早结束这次航行会领略到“化险为夷”“夜尽天明”的乐趣呢? 人生苦短怎样
6、度过这有限的生命呢?如何珍视这短暂的生命呢?这就要善待苦难 作文三:做生活中的强者——善待苦难1000字 落榜、失恋、失业……现实生活中你是否四处碰壁、伤痕累累?你是否时常怨十艮、畏惧、沉沦? 先来看看这些人曾经有过的遭遇吧 彼得·丹尼尔小学时常遭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在26岁前仍是大字不识几个有一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给了他相当大的启示现在他买下了当初他常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版了一本书:《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7、《小妇人》的作者露慧莎·梅艾尔卡特的家人曾希望她能找个佣人或裁缝之类的工作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无比老师们都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遭留级而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与挫折直到62岁当上英国首相后他才以“老人”的姿态开始一番作为 迈克·福布斯后来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发行刊物之一——《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然而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却与学校报刊的编辑成员无缘 爱迪生试验了超过xx次以上才发明了灯泡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他失败了这么多次的感想他说:“我从未失败过一次我发明了灯泡而那整个发明
8、过程刚好有xx个步骤” 由于多年以来持续地丧失听力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46岁时完全成为了聋子不过他却在晚年谱写了他作品中最好的乐章其中包括5首交响乐 1952年艾德蒙·希拉里想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他失败后数周他被邀请到英国一个团体演讲希拉里走到讲台边握拳指着山峰照片大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而我却仍在成长中”仅仅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