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25365
大小:64.7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运用深度学习理念,构建生态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构建成宏伟(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14023)【摘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屮数学教学提到的基本理念,深度学习理念也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口主学习•本文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几个着力点.【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时下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屮,高屮数学教学无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热情不减.新课改的作用对象是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因此课改的成
2、败最终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来衡量.《普通高屮数学课程标准》对于高屮数学课程改革提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学习,也就成为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前提.所谓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浅层学习(surface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深度学习(deeplearning)是指在基于理解地学习的基础
3、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冇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因此深度学习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再源自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口内心的口主性学习.如何是学生的学习达到新课程的标准,如何深度学习的理念,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成了摆在我们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耍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之所以被动,很大程度上是
4、对口己所学习的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搞不清知识的來龙去脉,不知道口己为什么去学习这个知识,从而形成了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非常被动的接受,根本谈不上考虑如何去学•因此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知道各块知识之间的关联,用更加合理的方法,如类比等去学习和已学知识想类似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一:笔者在设计苏教版必修2《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在通过斜率公式总结并发现两直线(一般式)平行充要条件人B2-A,B,=0且人C2-A2GH0或人B2-A2Bi二0且5C2-B>C,H0,让学生先观察AB2-A2B产0然后启发他们从形式上联想到
5、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和它有非常一致的结构.学生联想到向量平行的条件,借此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复习向量,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设计,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冇机的形成一个整体,互相支撑,起到双赢的效果.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可以在同学科进行,跨学科也同样可以,如数学中的向量和物理屮的力;导数与瞬时速度与加速度;正方体,正四面体与化学屮的分子结构模型等•概率与生物中的遗传规律,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会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零散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加容易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主动学习的一大障碍就是学生对于
6、所学的知识到底有没有用而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了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尽量是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让洋生觉得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冇用的,没冇学过数学的人完不成这样的任务,从而促使他们向主动学习边进.案例二:笔者在设计《等比数列求和》,学生对分期付款非常感兴趣,笔者先设计了一个以自身实际为背景的例题,以公积金贷款为例,贷款10万元,10年还清,刀利率3.75%,按复利等额还贷,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每刀要还多少钱.然后又提出如果一年后提前述掉1万元本金,每个月又该述款多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很快算出了结果,而且非常有成就感•接着笔者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报告,
7、回去调查一个与自己家庭或亲戚中的贷款的例子,算算每月的还贷•令人惊喜的是,这次调查报告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甚至还有同学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用编写了一个计算还贷和提前还贷的小程序,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案例三:在设计演绎推理(苏教版选修1-2)例2已知a,b,m均为正实数,ba,求证:.笔者并未先给出该例题,而是先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aa+m个问题:已知。千克盐水屮含盐b千克,若再加m千克,试写出加盐前后盐水浓度的大小关系式•学生经过分析,并利用初中学过浓度的知识,经过小组讨论,很快得出了例题2中要求证明的结论•然后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证明,对于这个来
8、源于生活实践的问题,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