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98833
大小:70.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善于运用古
2、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他出生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3、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这也使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
4、属安顿在富县羌村(陕西境内)只身投奔在灵武(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公元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他屡遭贬斥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为他创作《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三别”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诗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公元759年他抛官弃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
5、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作品简介】 《登高》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
6、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登高》在杜甫的律诗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清代的学者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代的胡应麟在《诗薮》中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原文】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7、 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这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