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95363
大小:81.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XX司法考试复习经验分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司法考试复习经验分享 现在距离司考还有60多天大家复习的样了?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考试的复习经验仅供大家阅读交流~ 1、关于各学科的复习时间分配 复习司法考试的第一大忌就是花太多时间在刑法和民法上 刑法和民法是最贴近生活的两大法在司法考试中占的分数比例也很高于是我第一次准备考试的时候就花了很多时间在刑法和民法上而且刑法和民法是那种每次一不小心就看了好多好多因为永远都有很多理论上的争议很多有趣的案例有时候看到一些很困惑的点我还要另外再百度搜索不同的理论观点——这对提高知识是很有用的但是对备考司法考试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2、 因为刑法和民法分数虽然高但是考生水平却拉不开差距一个钻研了民法和刑法一年的考生和一个只把这部分真题做了3遍的考生在正式司法考试的民法和刑法题中差距可能就只有一点点 这是因为民法和刑法简单易懂就算什么都不会的小白凭常识、凭猜测也可以做对一半然而民法和刑法又博大精深别说复习一年就是教授去做题也多数不能得满分的大部分考生如果能够在民法和刑法中答对80%那已经是很高水平了 大部分考生就算花很多时间复习可能能答对的也就70%但如果稍微复习一下也可以得个5060%于是从备考的角度来说就要考虑一个“复习时间性价比”的问题一样的时间我花在其他学科上我是可以获得更
3、大幅度上分数上的提高的那我是不是还要把我的时间花在这两门学科上 还有一些占分比例特别小的学科尤其是经济法中的诸如票据法、破产法……从备战司法考试的角度我是完全放弃的…… 2、诉讼法和宪法才是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 接上那不把时间花在民法和刑法上那把时间花在里呢?我个人认为诉讼法和宪法才是是否能够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 1)刑法和民法就算完全不看书也许也可以对个3040%但是诉讼法和宪法就不是这样如果不看书那几乎就是0分但是三门诉讼法加宪法占了司法考试总分的1/3 2)刑法和民法的题目非常纠结还有很多是很有争议的但诉讼法和宪法却主要是靠记忆
4、的有很清楚的答案记清楚就好了复习起来也很容易有明确的思路和框架 3)诉讼法的考点重复率高达80%正式考试的时候几乎是看到题目就知道答案因为就这么几个知识点还每年都考 4)诉讼法和宪法是得分保障有个朋友曾经和我说若想通过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要做到几乎一分不丢——我深以为然宪法和行政诉讼法是有点难的但是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是完全可以做到一分不丢的 诉讼法如此之好复习如此之讨巧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一窍不通或者也不愿意花时间复习呢?人家的情况我不敢说但是我自己第一年很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实在太枯燥太无聊了……完全是程序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特别没
5、概念但是现在回头看很感恩当时的复习过程真的一旦牢记掌握其实诉讼法也是以后从事律师工作最有用的学科之一 3、我的复习计划和书目选择 说到这个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把历年真题来回做了三遍 复习司法考试的书有几大类: 司法部考纲——一共有三本超厚的俗称“三大本” 各种法律的法条 法学理论书籍 各种司法考试的练习题 历年司法考试的真题 前面三种书我自己感觉看了以后会有很多收获然而我的问题是我看完这些书以后完全无法转换成做题的能力因为出题目的角度非常刁钻就算我看过这个考纲/法条/理论我基本上也没有办法答对从而我就越发会
6、觉得自己是记忆不够精准然后看得更细但是一旦看得更细记忆量就更大了更没有办法记全导致心理全线崩溃于是就失败了 第四种是完全不靠谱的题目一道题也不要去做每次司法考试前各种培训机构都会有很多“押题卷”我也做过结果完全不沾边一点不靠谱而且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做“押题卷”的心态就是走捷径的心态这本身也不好总之出司法考试题目的人不是凡人除了真题有价值以外市面上其他题目完全没有复习价值 所以我的复习方法就是做真题当时我做了5年还是6年的真题当我把这些真题做了2遍以后我就发现虽然每年题目看似不同但是很多学科——尤其是前面说的诉讼法——考点有80%是相同的另外多做真题以
7、后我发现我开始对出题人的出题思路有了一个感觉和把握做题的正确率也自然提高了——我个人觉得这样复习比去看考纲/法条/理论要经过二次消化要直接多了 关于考试书目我只做了一套书这套书叫《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汇编》是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组编的 我对这套书印象非常好我当时做的是第一版因为时间跨度比较大又正值很多法律更替的时候这本书修正了不少原题答案也给出了详尽的理由例如:这题原答案为A但因为某某法被修改现在的法律是怎样怎样因此此题无解 这套书的解析出自于官方比较有利于我来了解出题老师的思路错题也有但是相对较低对了说到错题各本书答案不同的时候真的很烦人
8、但其实真的也不需要太过于纠结考试结果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