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58839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精品]同伴交往中冲突事件的解决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伴交往中冲突事件的解决策略分析同伴交往中冲突事件的解决策略分析摘要:在幼儿园中每天都会发生一些幼儿同伴冲突事件,如争抢玩具、攻击他人等。这类事件往往需耍教师及时处理,以平息事态。那么教师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促进幼儿的发展呢?幼儿产生交往、运用交往策略的情境主要是在产生矛盾冲突,或是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或是想和他人产生交流,或是想实现自身利益时O幼儿面对矛盾冲突时,最多的是米用恶意解决,求助他人次之,协商解决和逃避退让运用最少;当幼儿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时,最多的是采用动作直接介入;
2、当幼儿想和别人交流时,更多的是选择用话题吸引的方式;当幼儿想实现自身利益时,采用最多的是语言请求策略。关键词:同伴交往;冲突事件;解决策略一、问题提出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幼儿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索。随着幼儿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加深,幼儿的同伴关系,同伴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同伴交往策略为切入点,在幼儿自市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运用情况。二、自由游戏活动屮幼
3、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具体运用幼儿同伴交往策略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为达到特定的目标,对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图和行为进行整合而表现出来的交往方式。观察发现,幼儿产生交往、运用交往策略的情境主要是在产生矛盾冲突,或是想加入別人的游戏,或是想和他人产生交流,或是想实现自身利益时。(一)产生矛盾冲突时产生矛盾冲突,指的是幼儿之间发生思想或利益上的冲突碰撞,一时难以调和而出现纠纷。1.幼儿运用的主要交往策略产生矛盾冲突时,幼儿运用的交往策略主要有求助他人、恶意解决、协商解决、逃避退让、有目争执等。(1)求助他人。求助
4、他人是指幼儿请他人介入,期待他人的调停和仲裁,来化解矛盾冲突。幼儿的求助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求助于同伴。如,在东苑幼儿园大三班幼儿自由游戏吋间的角色扮演区里,涵涵想穿一件民族服装,这个时候了❷抢先一步穿在了身上,涵涵喊了一声:“不行。”然后跑到叶子旁,向叶子求助说:“她抢了我的衣服。那是我事先选好的。”以期待叶子的介入帮助。另一类是求助于老师。女口,在活动区内,培兴被瀚麟用桌子夹到,培兴就跑去告诉老师,让老师替他做主。观察发现,这两类求助中,幼儿求助于老师的行为远高于求助于同伴。(2)恶意解决。恶意解决
5、是指当幼儿面对矛盾冲突的吋候,采取攻击性、破坏性的手段去处理矛盾冲突。如,在区角活动吋间,齐齐正在玩积木游戏,恒嘉突然跑过来夺去了一块积木,说:“这块不是这里的,我得拿走。”齐齐不干,说:“就是这里的。”边喊边抢夺,这吋,恒嘉把那块积木狠狠地抛了出去,得意地看着齐齐跑出去找积木块。(二)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时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指的是幼儿在看到其他同伴的游戏活动时,想参与到其中和同伴一起玩。1.幼儿运用的主要交往策略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时,幼儿运用的具体交往策略主要有语言请求、动作直接介入、语言直接介入、寻求帮助等。
6、(1)语言请求。幼儿用言语的方式表达口己的意愿,请求游戏中的人允许其进入游戏当中。例如,早上陆军总院大一班幼儿自由游戏时间,角色区规定每次只能进5个人,原本5个人已经满了,这吋一个幼儿被老师叫了出去说事情,涵涵想进去玩,便问正在角色区玩的佳咅:“我能进去玩吗?”佳音说:“不行,人已经够了,你不能进來。”涵涵说:“可是叶子已经走了啊,我就进去坐一会儿,好吗?”佳咅想了想就同意了,于是涵涵顺利地进入了角色区,和大家玩了起來。(2)动作直接介入。幼儿耒征求游戏当事人的同意,直接用行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充当其中一员。
7、例如,了❷和晨晨坐在一个角落里,模仿中国功夫,做双手击拳动作,互相比试。静静觉得很好玩,想加入其中,便走过去,直接模仿她们的动作,一起比划起来,于是成功地加入到了游戏中。乂如在棋类区里,乐乐正在和齐齐下棋,俊俊在一边看了儿下,便伸手拿起棋子,取代乐乐玩了起来,结果被乐乐赶走了。(三)想与他人产生交流吋1.幼儿运用的主要交往策略想与他人产生交流时,幼儿运用的具体交往策略主要有话题吸引、物品吸引、动作吸引。(1)话题吸引。幼儿自己找话题和同伴说,以引起同伴兴趣,实现交流的冃的。如,实验幼儿园大三班幼儿佳佳想和糖
8、糖聊天,走到糖糖身边,指着糖糖身旁的花说:“这是什么啊,这个花真好看,是吧?”(2)物品吸引。幼儿为达到交流目的,出示实物给对方看,希望引起对方关注,进而进行交流。女口,涵涵见叶子一个人在发呆,便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小玩偶,放到叶子眼前晃了两下,说:“这是什么呢?”参考文献[1]艾森伯格•爱心幼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研究[M]•巩毅梅,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14,115.[2]秦金亮,黎安林,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