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中学数学论文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江苏启东汇龙中学殷春华高中数学是学生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非常适合高中数学课堂。一、合作学习基本原则(—)学生为本原则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学生上升到课堂主体位置。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特别是高中生,已经
2、具有相当的自我思考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二)因材施教原则在各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也是各种各样的,如果只是单纯在课堂中采取一种教学准则,是远远不够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就应当尽量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搭配基础不同的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三)问题针对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时,还需遵循挑选重点问题的原则。就是说教师应当提前对所教学内容进行详细了解,挑选岀其
3、中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部分进行教学。教师所选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如一些和课本内容密切联系的探索性问题,理论结合实际的问题等,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二、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时,首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内容,找出课程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使合作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节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段学校门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让学生对各种车辆进行
4、统计,对一段时间内的轿车、面包车和卡车进行统计”因为是学生们天天都会见到的场景,所以也不会觉得十分陌生,学生可以通过对熟悉的车辆进行统计来直观地了解统计的初步知识。而且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互相配合进行统计,大家通过分工合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再如,在学习集合相关概念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子集、交集、并集等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集合相关问题。(二)提高师生互动的水平师生互动是合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应当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z不再做单纯的知识灌输角色
5、,但是也不能直接将课堂整个扔给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互动,带领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传统严肃的课堂气氛变为和谐轻松的氛围,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圆锥曲线〃相关内容时,在椭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已学过圆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而学习后面双曲线抛物线相关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所学椭圆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学习,运用学习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发挥合作教学的优势。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
6、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内向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多给予一些机会,使其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三)设计恰当的探究问题探究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所要培养学生的主要能力之一,因此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也是教师在合作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下”只针对考点进行教学,几乎不花心思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就很大程度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多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7、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引导每组的学生对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进行探索,学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判断根的不同情况并进行总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四)合理组织小组的活动小组教学是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分组的合理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合作教学的最终水平,因此教师应当在分组时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保证每个组的水平平衡。另外,完成分组后,教师需要注意对每组学生进行明确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出现每组只有少数同学思考发言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在
8、知道学生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如通过小组之间相互辩论的方式z使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辩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最后的评价时也不能单纯地将小组成绩分摊到每个组员身上,应当具体按照组员自身的表现情况进行区别评价,避免一些同学在小组中不作为的情况。参考文献:[1]祖晶晶•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实践[J]•才智,2009,(34).[2]尹国新,苟增强.探究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数学课堂实效[J].教书育人z2006,(S1).[3]余兴梅.浅谈数学课上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