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67958
大小:57.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指导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指导意义摘要: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地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体操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掌握使用细雨润物式的教育艺术是关键。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灵的方法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137-03酝酿已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2006年秋季开始新课程将逐步取代已
2、有的''两课”课程,走上大学教育的课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2006年大学新生接触的第一门新课改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噺课程「首开课”赋予了这门课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和突出的现实意义。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迎接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挑战「致力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能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新的课程理念需要新的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来贯彻。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开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课程的“入门课”,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能够成功引导大学新生走进先进思想的神圣殿堂,真正发挥入门课程的启发引导
3、作用,是广大从业教师所面临的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德育是任何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同,但都服从于一个最真实最朴素的愿望一希望人能幸福生活。我们国家是以“社会本位”为主导价值取向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德育教育目的的定位是只见“社会”,不见“个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是这样界定德育的:“德育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因此,我们国家的传统德育实际上就是“
4、规范教育”,也就自然成为一种“限制教育”和“压抑教育”7o这种教育理念只考虑了社会的需要,而无视个人的需要。正是由于这种对个人需求的不尊重、不关心,造成了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投入巨大,效果不尽如人意。新德育课程的教学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在教育理念上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从教师教材本位走向学生本位。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部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在有了好教材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怎么样,最终能不能在学生那里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育的实际执行者,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行为本身,也不是满足自身
5、的需要,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塑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功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心中时时刻刻装着教育对象。教师的心中应该有学生,这个学生不是抽象概念,而应该是鲜活生动的、具有积极性并蕴藏巨大潜质的、全面的学生形象。传统的教师本位有违这一教育的一般规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做人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能仅仅是教育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深情地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作为老师,要能跳出学校的空间,跳出狭隘的师生关系,跳出静态的知识领域,怀着对大学生的爱把自己变成“大学生”,使自己
6、具备“大学生的心灵”——用“大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大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大学生的兴趣”去爱好,用“大学生的情感'去体验!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获得幸福。"幸福是个体的最根本的需要和人生最根本的追求,属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对人的行为包括道德行为,起着指引、激励、调节、推动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体行为的积极性”。人为什么做这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说,行为是有动机的,而动机是因需要而产生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满足教育的需要。学生的受教育行为也需要动机支撑。这个动机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德育是直接引领人们走向幸福的课程
7、。幸福的追求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生活。“无论是道德,还是道德教育,都是为了人的生活而存在的”;“生活的价值高于道德的价值,生活高于道德”。因此,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永远是人和人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根源所在。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完人教育论》中这样写道:“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于'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只有以大学生为本,才能保证其教育的有效性。二、掌握使用细雨润物式的教育艺术是关键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毕业
8、临近是师生思想交流最真实的时段。最近的一次与毕业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