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49496
大小:84.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0
《锄禾日当午,诗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锄禾日当午,诗名 篇一:题目1589430216fc700abb68fcb1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
2、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
3、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锄禾日当午,诗名 篇一:“锄禾日当午”的诗人其实是酷吏 “锄禾日当午”的诗人其实是酷吏 从“悯农”到“酷暴” 安立志 “诗言志”是个古老的概念《毛诗正义》这样解释:“诗者人志意之所适也虽有所适犹未发口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于言乃名为诗??故《虞书》谓之‘诗言志’也”更简单的说法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李绅其人知者不多如果提到《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
4、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恐怕就众所周知了《悯农》是李绅年轻时的作品1200多年后仍然是一代又一代学童的启蒙作品影响是巨大的在当时的时空中一个尚未步入仕途的青年人借《悯农》以“言志”毕竟难能可贵然而人们大多知道《悯农》的李绅而不知显贵的李绅此人后来曾在中晚唐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赵国公权倾一时新旧《唐书》都为立传应当说李绅在正史中的形象也是正面的正如我们不能不假思索地将官史当作信史一样“‘官修’而加以‘钦定’的正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鲁迅《且介亭杂文》);也不能不假思索地将野史一篙打翻“野史
5、和杂说”“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鲁迅《华盖集》)因此我们不妨参看一下野史对李绅的评价 宋代出了一部类书——《太平广记》虽然也是奉旨编纂但其中收录的却是汉宋之间的小说、野史、传记、传奇等杂著该书卷二百六十九“酷暴”类下有“李绅”一节因有童蒙时的“灌输”在先读到这段文字颇有些惊异据载李绅在淮南节度使任内完全是一副酷吏形象“李绅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持法峻犯者无宥狡吏奸豪潜形叠迹然出于独见僚佑莫敢言”在他治下既是“一言堂”也是“阎王殿”不仅独断专行而且酷刑峻法“狡吏奸豪”倒是“潜形叠迹”了僚属百姓也噤若寒蝉 李元
6、将在唐代不甚有名李绅未发迹时曾寄居江都每到李元将家中作客称其为叔(“每馆于元将而叔呼焉”)而在已是“高干”的李绅面前李元将别说以叔自居了就是自称兄弟或侄子李绅都不高兴(“荣达后元将称弟称侄皆不悦”)李元将自称孙辈才算勉强接受(“及为孙方似相容”)人说官升脾气长李绅官升辈份也长;人说屁股决定脑袋李绅是屁股决定人伦;人说人性、官性不两立果然李绅当了官只剩官性而丧失人性何以故时空不同也 李绅的年代不讲“人性执法”在这种暴戾恣睢六亲不认的官员治下黎民百姓终日惶惶不知何时大祸临头于是纷纷渡江淮而逃难(“邑客黎人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
7、矣”)当他接到属下“户口逃亡不少”的报告后竟然轻描淡写地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颗粒饱满的总在下面那些随风而去的秕糠不用报告”(“汝不见掬麦乎秀者在下粃粏随流者不必报来”)此时的他早已忘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夫早已习惯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盛世”何以故时空不同也 “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 (鲁迅《准风月谈》)《太平广记》关于李绅的这则记载是否也在“讹传”、“恩怨”之列不得而知就文本说文本我们不能说李绅的《悯农》诗就是文非其人言不由衷中国古代诗人无论是名标青史的李青莲、杜少陵还是《全唐
8、诗》不载、《全宋词》难寻只会诌几句顺口溜的文人墨客其诗作总会“言志”的只不过这“志”有文野、高下、妍媸罢了 诗人之“志”并非抽象而玄虚它是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存在的所谓“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志之所适外物感焉”(《毛诗正义》)穷困时之“言志”落魄时之“言志”、“在野”时之“言志”并不能成为判断其富贵时、显达时、在朝时“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