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80538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法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法律研究摘要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当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高科技。世界各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竞争已日益激烈。其中,通过法律手段促进其快速发展己成为各国科技立法中的主要内容。为此,中国应吸收各国在该技术发展中的立法经验,尽早出台相关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立法。关键词碳捕获与封存气候变化能源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0“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对构建中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影响”(项目批准号:09YJC820068)的阶段成果。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学研究计划(人文社科专项)项H“陕西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法律政策研究”,项目
2、批准号:2013jk0094o作者简介:梁晓菲,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教师,法学硕士,从事国际能源法研究。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5-297-02“21世纪依然是一个由碳燃料占统治地位的世纪”,这一观点并非危言耸听。荷兰著名国际能源研究专家奥德尔(PeterR.Odell)在其著作《为什么碳燃料将统治21世纪的全球能源经济》一书中,用详尽的数据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释。他深刻地指出,既使人类不断地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甚至姑一且将核能也纳入到这一概念中,到2100年,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仍仅能占到40
3、%。在这一百年间,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碳燃料仍将是推动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碳燃料的使用,就一定会造成全球气温的升高。因为一方面,能源效率将随着时间推移会进一步提高,碳排放将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在能源结构上,天然气将超过石油,成为21世纪的首选碳能源。而作为碳排放最少的化右燃料,天然气无疑也将促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下降。当然,如果旨在将全球温室气体控制在升高2°C范围内的话,上述两点还远远不够。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则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后“杀手铜”。毫无疑问,发展和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国际社会从全球经济发展的现实如
4、度出发的,是对21世纪人口持续增长、能源消费倍数积增的前提下,做出的相关路径选择,更是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直接的技术力量的体现。一、碳捕获与封存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意义2005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特别报告,报告中为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给出一个简明的定义:二氧化碳捕获与圭寸存(C02CaptureandStorage,CCS),是指二氧化碳从T•业或相关能源的源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所以,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从技术角度而言,涉及到三个技术环节,即碳捕获技术、碳运输技术和碳封存技术。
5、碳捕获技术,是将二氧化碳从燃料或其他物质中分离出来。日前,这一技术又分为燃烧前捕获、燃烧后捕获和富氧捕获三种碳捕获T艺。燃烧前捕获,是指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为基础,先将煤炭气化成清洁气体能源,从而把二氧化碳在燃烧前就分离出来,不进入燃烧过程。碳封存技术,可分为两种封存技术。一种是将二氧化碳封存于石油、天然气储层、深咸水层和不可开采的煤层。将二氧化碳注入到800米以下的深层地质屮,之后会产生物理和化学的俘获机理,一方面,储层构造上方的人页岩和粘质岩起到了阻挡二氧化碳向上流动的物理俘获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二氧化碳与现场流体和寄岩发生化学反应,
6、就出现所谓的地质化学俘获机理,首先,二氧化碳在现场水中溶解。充满二氧化碳的水会变得越来越稠密,沉落在储层构造中而不再向地面浮升。其次,溶解的二氧化碳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离子类物质,经过数百万年,部分注入的二氧化碳将转化为坚固的碳酸盐矿物质。另一种是海洋封存,将捕获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深海(深度在1000米以上),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这里将与大气隔离若干世纪。该技术是:通过管道或船舶将二氧化碳注入海洋的水柱体或海底。被溶解和消散的二氧化碳随后会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总之,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具有使来自能源的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9%的能力。此外
7、,这一技术不仅主要针对气候变化,而且通过向油气出注入二氧化碳,也可提高油气出的采收率,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利益,也能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二、屮国碳捕获与封存的现状据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东晓教授的统计,按时间顺序,中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现场实验在国际上排在第四位。这表明,中国碳捕获技术居于世界前列。而中国的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中美研究者已确认在中国超过1600个人型二氧化碳点源,其中有91%的距离未来的地质封存地点只有或者不到160公里,一半以上就在侯选封存地点上方。而口我国理论上的地质封存容量可达到30000亿吨以上,尽管考虑到其他因素
8、(例如内射性,即压力增加后,注入二氧化碳会减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仍可发挥较大作用。2008年7月,中国建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