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864206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8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单元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1(测试时间:4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60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A)A.宗法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2.(2014·湖南学业水平考试)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2、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C)A.郡县制B.行省制C.分封制D.礼乐制3.《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C)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4.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B)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5.“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叙述
3、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A)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解析:由“起草进画”可知该机构负责起草诏令,属于中书省职能,故A项正确。6.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D)A.通判B.知州C.枢密使D.转运使7.(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古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的朝代是(D)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8.(2014·湖南学业水平考试)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C)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9.(2015·佛山一模
4、)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A)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解析:“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说明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和百官公卿制,“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说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材料“发自商鞅,极盛
5、于始皇”相符,故A项正确。10.(2015·温州高一质检)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B)A.秦代B.汉代C.唐代D.元代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根据信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尚书令”可知既保留三公九卿制度,又设尚书令,故选B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在中央实行中书省,故C、D项错误。11.(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B)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
6、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12.(2014·深圳第二次调研)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宋“除授不归中书”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故A项正确。13.(2014·广东文综)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
7、官员的有(D)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都是正式机构。14.(2015·重庆一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C)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结束了郡
8、、国并存局面解析:从“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可知梁国的势力被削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15.(2015·济南调研)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B)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