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

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

ID:45756206

大小:4.77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11-17

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_第1页
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_第2页
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_第3页
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_第4页
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戴新安汤显祖的《牡丹亭》汤显祖(1550-1616),号若士。临川(今属江西)人。出身书香门第,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在南京、浙江、广东等地做官。48岁时,弃官归里。代表作是“玉茗堂四梦”,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汤显祖提出“贵生”论: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以“情”反“理”;提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的人生。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明朝是中国古典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2、惊梦》中美妙的梦境描写把在封建卫道者认为“伤风败俗”之事描写得庄严幽致,令人难以忘怀。烘托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至情:真实的思想感情;真情。《牡丹亭》的创作主题是要写情与理的矛盾。作者将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社会观察上升到理念的高度,以高超的艺术手段,运用戏曲形式把它表现了出来。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生离死合、合而复生的爱情故事描写,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窒息人性、束缚男女青年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他们为追求理想爱情所迸行的不屈不挠、能生能死的斗争精神,从而谱写了一曲以“至情”战胜礼教的凯歌。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思想《牡丹亭》中表现的是一种“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真情,并

3、以这种至情来对抗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惊梦》正是通过少女杜丽娘渴望自由爱情的内心世界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来展示以情抗理的矛盾冲突。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1、突出并强调了情的巨大作用,显示出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2、对情的极度夸张意在冲破是封建礼教对情爱严密控制不仅合理而且可信。3、把情和爱的产生写得奇,越将情的力量夸张得可以突破死生,越显出情对封建礼教的冲击。4、其特色是极奇的,又是极真的;它是极虚的,又是极实的。分析《牡丹亭》浪漫主义手法一、杜丽娘追求爱情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在由人而鬼、由鬼而人的转化中不断升华丰富。二、现实中的杜丽娘、梦境中的杜丽娘,作为鬼魂的杜丽娘

4、,三者的完美融合,完成了杜丽娘形象朔造和性格的丰富发展。三、浓郁的抒情场面,多方面体现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魅力。三国图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内容《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长期的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从汉末一直写到三国鼎立局面与结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三国时间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斗争。虽是一部英雄传奇,但它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的各种思想。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个不太得志的下层文人。名“本”字“贯中”。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三国演义的主题作者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揉合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

5、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便是三国演义的主题。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教材217页)教材217页论三国演义“三顾草庐”创作的典型化典型化,就是将生活素材经过艺术提炼创造出来具有典型形象的过程。《三国志》中写刘备三请诸葛亮仅“先帝凡三往乃见”一句,而《三国演义》书中以近万字的篇幅,精心描绘了“三顾草庐”的详细经过,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有声有色,经过艺术提炼创造出诸葛亮等典型形象,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刘玄德三顾草庐①一顾草庐,未见诸葛,巧遇崔州平关键语句: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细阅:卧龙居处之诗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

6、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风姿俊爽,头戴逍遥帽,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②二顾草庐,不遇孔明,偶遇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关键语句: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装。酒店中有人作歌二公谁是卧龙先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实为万幸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独叹梅花瘦“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③三顾草庐,喜逢诸葛,倾听安邦定国之策。关键语句:玄德回新野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

7、神仙之概。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人物出场艺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诸葛亮的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诸葛亮的出场出场前:1、司马徽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只知其有安天下之才。最先涂上了神秘色彩。2、徐庶走马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3、司马徽再荐(“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