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32428
大小:153.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xx冬季来临,孝感市民家庭制作腊肠增多,猪肉价格出现一定的上涨。这反映出①时间对价格的变化有影响②地域因素也会影响价格变化③商品的价格往往与价值量呈正相关关系④时间因素通过改变商品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2.xx上半年,我国钢铁市场价格逐步企稳回升,钢铁企业获得较好盈利,粗钢产量、钢材产量均同比出现较快增长。由此可见A.价格变动调节产量B.供求与价格相
2、互影响、相互制约C.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D.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xx10月1日,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与国庆长假同步开启。这次油价调整具体为汽油上调145元/吨,柴油上调145元/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P表示油价),上述调整对燃油汽车需求量(Q1)和新能源汽车需求量(Q2)产生的影响,用图示表示正确的是Q2POQ2POQ1POQ1PO①①②③④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某企业xx生产甲商品100万件,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3000万元。如果xx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该企业所在行业劳动生产
3、率提高了2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xx甲商品的价格为A.36元B.25元C.24元D.20元5.下图中商品A、B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图形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A、B两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以下判断正确的有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③两商品相比,商品A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A是生活必需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农产品众筹强调F2F(家庭直达农场)这一特点,农户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织生产,农作物成熟后,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这种模式的依据是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消费对生产起导
4、向作用C.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粱和纽带D.直接生产过程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7.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必须A.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C.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D.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xx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
5、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掷地有声,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方针,有力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出正本清源、增强信心的强大正能量。据此回答8-9题。8.我国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求①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③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④保证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巩固公有制经济的支配地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9.习总书记强调“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非公有
6、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是平等的10.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对亿万农民来说,这是一颗“定心丸”,同时也是一粒“活络丹”。这有利于①提高农产品价格②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③消除农业经营风险,稳定农民收入来源④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1.小李一家三口,父亲在国企工作,月工资3600元,奖金3000元;母亲开一家个体杂货店,
7、月收入1500元;小李在外企工作,月收入31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4000元;家里有房出租,月租金1500元。该家庭月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3600元10100元B.6600元10100元C.6600元8600元D.5100元11600元12.为了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湖北某市制定和完善了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鼓励通过技术入股、股权激励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这种人才激励办法①属于按劳分配②有利于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彰显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④体现了劳动者
8、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xx9月,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组织召开了促进“中间群体”增收专题座谈会,研究促进“中间群体”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和举措。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①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消除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③贯彻了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