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

ID:45449066

大小:400.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11-13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_第1页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_第2页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_第3页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_第4页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运用举隅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古为今用,兵为医用。——陈明题概說中国有一部兵书叫《三十六计》,讲的是古代战争的谋略。“三十六计”一语,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这说明,三十六计的说法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它是对中国古代部分军事谋略和事例的概括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今天,三十六计不仅用于军事,而且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等领域。概說中医省疾问病,善于讲究谋略,古人云:治病如对仗,用药如用兵。《伤寒论》乃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成,其中的治病智谋深邃博大,两千年

2、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伤寒论》不仅集中医治则、治法之大成,而且在组方、用药和煎服等方面,都包含着睿智的计谋,后来形成的兵法“三十六计”在《伤寒论》中都能体现出来。一、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一)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自认为防备周到,则思想容易麻痹松懈。而对看惯了的东西,则往往不再怀疑。秘密隐藏于暴露之中,往往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一、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一)运用:中医在临证中遇见邪气亢盛而复杂病证中往往使用此治疗计谋,如大热用寒药,当拒而不受时,将寒药温

3、服(顺其病性),以“瞒”其大热;同样,若大寒而用热药拒而不受时,则将热药凉服以“瞒”其大寒。一、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一)《内经》最先提出了这一治略,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当病情进一步复杂,寒热虚实出现假象时,《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1、反佐热药治大热一女孩,年二十余,病大热,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满身是火,七窍生烟”。症见口舌生疮,口燥咽干,满脸痤疮,心烦急躁,失眠多梦,小便黄赤。我用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加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等寒

4、凉药治疗。当时想,遇到这样的纯热症真不容易,给予大剂寒凉药肯定能药到病除,因此对此案把握最大。岂料,第二天该病人却找上门来,声音嘶哑不能出声,只好在纸上写字与我对话,她告诉我头天晚上喝下一剂中药,第二天早上就说不出话来,一、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一)因此不敢再服。检查病人表现确为火热证,为何寒凉药服后致此,思虑片刻顿悟:此乃寒热相激之象,大热之体纯用大寒之品,往往拒而不受,犹如烧红之铁锅陡然加入凉水,则必锅裂无疑。遂在原方中加入肉桂一热药,既能反佐寒凉,又能引火归元,用肉桂之热骗过大热之体引领寒药直驱体内,瞒天过海,一举祛除火热之敌。果服完余下

5、药物,“火情”基本得到控制,声音渐出,没有其他不适。可见,感觉最有把握之事,反而常会出现问题,真乃应本计“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之说啊。2、寒药温服除热厥一人外感,高烧,继见四肢厥冷,牙关紧闭,但口气臭秽,渴喜凉饮。师与白虎汤加板蓝根、僵蚕。家人虑病热重,将药汁浸于凉水后,使其凉服。入胃须臾,即发恶心呕吐。后以热服,未发格拒之象,高烧肢厥遂瘳。(师语:此凉药再以凉服,药之寒性加水之寒性,用于热病易使寒热相争,所以服后会恶心呕吐,或打寒战,比如身体大热之时用冰凉之水冲浴,必生病端。)一、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一)《伤寒论》350条云:“伤寒脉滑

6、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3、寓清于升除脾火火伏于脾,易发口疮诸疾。然脾中伏火,清泄无益,因脾气主升,喜热恶凉。苦寒清泄,不唯热不去,且徒增腹泻纳呆。当于清热中加升脾之药,寓淸泻于升发之中,瞒天过海,祛除脾热。泻黄散就是代表性方剂。《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藿香叶七钱、山栀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特点:清热药六钱,升补药七两七钱。1:13“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一、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一)一中年男性患者,患慢性口腔溃疡10

7、余年,唇内、口腔两侧、舌面上均有溃疡点,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中间最长仅间隔一周时间不起口疮,不敢食热、辣、酸等刺激性食品,严重时甚至不能喝开水,否则口腔疼痛,甚是痛苦。曾服过很多淸泻火热的药物,如牛黄上清丸、栀子金花丸,以及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栀子、石膏等中药,不但溃疡不去,反而大便溏泄,没有了食欲。这是脾火徒清的结果。3、寓清于升除脾火于是,我给予泻黄散加连翘、党参、升麻等清热、升脾、补脾之品,前后仅服21剂,多年口腔溃疡彻底痊愈。慢性口腔溃疡基本方:藿香10~15克,栀子10克,生石膏15~30克,防风10~15克,生炙甘草各3~10

8、克,连翘10~15克,党参10~15克,升麻6~10克。4、黄厚腻苔不化者当佐温通现在有许多患者舌苔黄腻或厚腻,一般使用清热燥湿、化湿法治疗,如三黄、平胃、瓜蒌之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