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81059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满分:100时长: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共30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1、商王武丁时期起,商王朝经过百多年战争,征服众多方国,将其变为纳贡和派兵从征的,与商王朝存在隶属关系的侯国。这与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封国()A.本质一致,都是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B.有所不同,其隶属关系缺乏制度保障C.生成同源,都是军事征服的直接产物D.功能相近,代表中央控制力大为强化2、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
2、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坐。《周官》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4、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
3、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仁政”思想的消失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5.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主张都具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B.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C.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D.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6、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215郡汉文帝十六年
4、前164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108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7、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汉初的做法是()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B.封诸侯王,因俗而治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D.清静无为,与民休息8、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淸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主要反映了()A.王
5、位世袭制的弊端B.察举制的弊端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D.科举制兴起的背景9、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A.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B.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C.源于宋朝改革科举制惟才用人D.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10、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进爵。这说明()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11、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
6、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12、两汉时,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身,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宋朝就必须站着,到明朝时则须“众官皆跪”,这本质上反映()A.礼仪制度日益完善B.君主专制加强C.官员管理逐渐规范D.册封制度日渐成熟13、始纂于弘治十年(149
7、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14、李赞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A.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B.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C.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