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42006
大小:5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暑假作业过关测试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暑假作业过关测试新人教版考试时间:40分钟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卷纸.第I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一极地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B地,到达之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据此回答1-3题。该考察船出发的时间最可能是A、3月B、6月C、9月D、11月2、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A地正午
2、太阳高度角为A、28°B、42°C、48°D、62°3、考察船到达B地时,其与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550千米B、1100千米C、2330千米D、4660千米读某海岛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4—6题。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南半球B.年降水西多东少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南北长约10千米5、该岛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D.商品谷物农业6、该岛最高处的海拔可能是A、96米B、108米C、152米D175米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
3、此完成7~8题。 7.Q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8.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9—11题。9、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B.900米C.1000米D.1100米10、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B.M,PC.M,QD.P,Q11、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
4、防治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B.洪涝C.滑波D.寒潮读海陆位置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12、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P地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13、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P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4、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最可能是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D.中年人多外
5、出打工15、(xx·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A、茶叶B、玉米C、稻米D、天然橡胶17、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A、汽车制造B、精钢锻造C、软件开发D、家具制造读下图回答18—20题。18、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
6、业为主;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9、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水土流失;④风沙危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①②B.②③C.①④D.
7、③④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回答21—23题。21、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下渗②蒸发③降水减少④灌溉等引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2、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A、雨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23、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地区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读“日本一月气温与降水量示意图”,回答24—25题。24.一月份,日本降水集中在日本海沿岸的原因是A.受夏季风影响显著 B.受日本寒流影响C.西北季
8、风的迎风岸降水量丰富 D.临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显著25.影响B海域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