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

ID:45057669

大小:4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课标内容]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要求]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基本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

2、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发展要求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说明教学时可紧密联系生活体验、社会经验,抓住某个领域,从微观着手,实现见微知著;进行宏观分析,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第二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基本要求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感受大

3、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发展要求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说明本课简述了大众传媒的更新情况,揭示了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学中可以与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各种媒体联系起来,以加深对大众传媒变化的了解与体验。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说明教学时可以结合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化对

4、生活的影响来加深对历史的感悟。[会考标准]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合格优秀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①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②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③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aa   bb▲2、交通和和通信工具的进步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②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发展 aa b b▲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①中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aaba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婚姻风俗的变

5、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教学重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具体表现教学难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2、近现代服饰的变化(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

6、中国的建立概况: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西服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初期流行。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与辛亥革命向西方学习思想有关,人民思想逐步开放;民国初政府颁布“剪发易服”政策推动;西服本身的魅力等。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作用。※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中山装的造型特征: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

7、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女子:旗袍的改良。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概况:50年代-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军装、干部装。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原因: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思想因素:封闭保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