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

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

ID:44993380

大小:1.03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1-06

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_第1页
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_第2页
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_第3页
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_第4页
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探讨公共事务治理困境治理哲学视角下的参与治理挖掘自主治理秩序的力量后工业社会中的合作治理一,公共事务治理困境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亚里士多德公共事务(公共物品)排他性非排他性竞争性私人物品准公共物品:公共池塘、集体牧场非竞争性收费物品:收费公路、收费电视公共物品: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困境之一:“公地悲剧”公地拥有许多免费享有者,每个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发展都感到无能为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或“及时捞一把”的心

2、态加剧了事态的恶化。“公地悲剧”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放牧的草地,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严重污染的河流和空气等,都属于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公地悲剧”。困境之二:囚徒困境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囚徒的两难选择囚徒们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能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如果被同伙出卖就会延长刑期,而主动出卖同伙又能获得减刑。因此,虽然彼此出卖违反了最佳共同利益,但可以回避更大的风险。困境之三:“集体行动的逻辑”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但公共选择理论奠基者奥尔森却发现,这个假设

3、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相反,个人的自利行为常常导致集体的不利后果。集体行动的逻辑——三个和尚没水喝二,治理哲学视角下的参与治理参与治理是由参与式民主理论和治理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有关社会公共治理理论。它希望通过直接民主的方式,解决代议制民主下存在的“政府失败”、“市场失灵”、“民主赤字”等问题。参与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参与主体是受政府公共政策影响的所有“利害关系者”如公民、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参与形式包括申诉、对话、听证、参与决策、参与实施和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等。参与的意义是深化民主、弥补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过程中的不足。公共图书馆参与治理的

4、主要观点公共图书馆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管理体制”(肖容梅)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治理模式应为“政府领导、多元参与建设、理事会管理、社会协同”(梁欣)在公共图书馆治理原则上,应贯彻“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条公共治理主线(蒋永福)参与治理的“中心——边缘”结构参与治理的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参与文化不成熟参与制度不健全参与机制不完善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能力、参与热情有限如何处理“参与”和“主导”的关系?如何协调不同知识群体之间的意见分歧?如何让行政官员“倾听”参与者的建言?如何保障参与者的信息知情权?如何实现参与中的民主与平等?动物们开会,

5、兔子提议所有动物应一律平等。狮子喝问道:那么你的利爪在哪里?——伊索寓言参与治理难以独立担当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转型的历史重任!三,挖掘自主治理秩序的力量为了在公共事务治理领域找到能弥补“政府失败”、“市场失灵”的“第三方力量”,美国学者奥斯特罗姆提出了“自主治理”的理论主张:一群利益相似的委托人组织起来,共同建立一种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社会资本可以解决制度供给或公共物品的管理问题。这种治理模式,“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从而避免导致哈丁的“公地悲剧”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1体制转轨是自主治理的大前提胡锦涛总书记

6、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温家宝总理也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2尊重制度变迁逻辑是自主治理的大原则转型国家制度变迁的基本形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先变革国家基础制度(即决定国家性质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制度),再根据基础制度制定次级制度。特点是转型迅速,易引发社会动荡。自下而上一般是先调整次级制度,再通过次级制度逐渐改善基础制度,特点是转型缓慢、曲折,转型过程相对平稳。体制

7、改革进程缓慢3公民社会是自主治理的大基础中国的公民社会政府原则:选择性支持和选择性限制相结合基本特征:政府推动;官民二重;依赖性强。发展方向:培育社会组织独立性和自主性,推动威权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西方公民社会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对比西方公民社会通过自发方式成长起来,在制度上与国家相对分离,有“市民社会与国家对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之说;中国公民社会属于“政府推动型”,是国家体制的一个部分。西方社会组织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