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9-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选错误的得0分,选不全的得2分,全对的得4分;共计40分)1、生活中很多器材都是依据电磁学理论制作而成,下列关于下列器材的原理和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A.变压器可以改变交流电压与稳恒直流电压B.扼流圈对变化的电流没有阻碍作用C.磁电式仪表中用来做线圈骨架的铝框能起电磁阻尼的作用D.真空冶炼炉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线圈发热使炉内金属熔化2、交流发电机发电示意图如图所示,线圈转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
2、到图甲位置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B.转到图乙位置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C.转到图丙位置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大D.转到图丁位置时,AB边感应电流方向为A→B3、如图所示,导线框abcd与导线AB在同一平面内,直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I,在线框由左向右匀速通过直导线的过程中,线框中的电流方向是( )A.先abcda,再adcba,后abcdaB.先abcda,再adcbaC.始终adcbaD.先adcba,再abcda,后adcba4、如图所示,先后以速度和匀速把一矩形线圈拉出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在先后两种情况下( )A.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为E1:E2=2:3B
3、.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之比为::2C.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1D.通过线圈某截面的电荷量之比::25、阜阳三中的几位同学在操场上把一条大约10m长电线的两端连接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接线柱上,形成闭合导体回路甲、乙两位同学沿南北方向站立匀速摇动电线时,灵敏电流表(加有微电流放大器)的示数,两位同学沿东西方向站立匀速摇动电线时,灵敏电流表的示数,则( )A.,B.,C.,D.,6、如图所示,灯泡接在变压器初级电路中,灯泡、、接在变压器次级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交变电流电源电压为U,、、、都是额定电压为的同种型号灯泡,若四个灯泡都能正常发光,则( )A.B.C.D.7、匝数为100
4、匝的线圈通有如图所示的交变电流图中曲线为余弦曲线的前1/4部分,单匝线圈电阻,则在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为( )A.80 JB.85 JC.90 JD.125 J8、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t=0到t=1.6s过程中,振子通过的路程为48cmB.时,振子在O点右侧6cm处C.和 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D.到 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9、如图所示,一质点在平衡位置O点附近做简谐运动,若从质点通过O点时开始计时,经过质点第一次通过M点,再继续运动,又经过质点第
5、二次通过M点,该质点第三次通过M点需再经过的时间可能是( )A.1 sB. sC. sD. s10、国家电网公司推进智能电网推广项目建设,拟新建智能变电站1400座。变电站起变换电压作用的设备是变压器,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200·sin(100πt)V,电压表、电流表都为理想电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00V,电流频率为50HzB.S打到a处,当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时,两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C.S打到a处,当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时,两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D.若变阻器的滑片不动,S由a处打到b处,电压表V2和电流表A1的示数都减小11、如图所示的是
6、一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图中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输电导线总电阻为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输电导线中的电流强度B.热损失的功率C.两变压器线圈匝数比满足D.变压器的输出电流和变压器的输入电流的关系满足12、如图所示,三个连续的有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外、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在磁场区域的左侧边界处,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现用外力F使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的电动势E为正,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时的磁通量Φ为正值,外力F向右为正。以下能正确反映线框中的磁通量
7、Φ、感应电动势E、外力F和电功率P随时间变化规律图像的是( )一、填空题(本题共7个空,每空2分,共14分)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小车质量为M,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为m,通过改变m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小车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