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16677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5
《史伯对桓公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史伯对桓公问教学要点1、了解《国语》2、写作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3、阐述“和”“同”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1、“和而不同”的思想 2、语言言简意赅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文化
2、中,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不是外交上的辞令,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亘古亘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开发和创新。和谐、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和谐、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上下五千多年,纵横中外西,中华民族始终以贵和贵合的和谐为价值目标和评价体系。和是和谐、和睦、和平、和善、中和、祥和;合是合作、化合、结合、合理、融合、联合、合度等。 春秋战国时期,和谐、和合便成为百家“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同归、一致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文化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开出把天人共和乐作为“大
3、本大宗”的万物化生根据的形而上路向;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开出“和为贵”,天人共忧乐的人格理想实践的人间世路向;以管子、墨子为代表的“和合故能谐”,修养道德化解父子兄弟怨恶的伦理论路向;以《易传》为代表的开出“保合太和”、万国皆宁的和合生生路向;以荀子为代表的开出音乐使人和敬、和亲、和顺的情感论路向。使中华和谐、和合文化呈现绚丽多姿、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状态。 从文明冲突到文明对话,表现了世界人民祈求和平发展的意愿 当今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概而言之,有人与自然的冲突带来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冲突产生社会危机,人与人
4、的冲突而有道德危机,人的心灵冲突产生精神和信仰危机,文明冲突带来价值危机。无论那个国家、民族,还是集团、个人,都受此冲突和危机的影响,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如何化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已是各国政府、民间、有识之士思考的重要课题。假如人类对这些冲突和危机漠不关心,就会将人类导向毁灭。作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因此,“和合学”是为着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危机,为着建构一个和谐的、安宁的、幸福的人类社会。 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
5、互联网普及化,把世界联成一片。这不一定就会消除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以及种族之间冲突,有可能使不同文明传统国家在某些方面冲突加剧,譬如说,市场配额的不均等,利润瓜分不公平,生息领地有争议,宗教信仰有分歧,这一切价值冲突都根源于势不两立的选择。因此,文明冲突与文明融合成为世界范围所关注的课题。1993年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1998年第5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定,以2001年为“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年”。从文明冲突到文明对话,表现了世界人民祈求和平发展的意愿。 化解人类冲突与危机,建构和谐世界的基本理念 如何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依据中华民族五
6、千多年来特别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之间的交往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主体卓越的洞见,作为化解人类冲突与危机,建构和谐世界的基本理念: 一是和实生物的和生理念。《国语·郑语》说:“和实生物”,《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便是和生。如何和实生物?“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多样元素融突、和合、杂和生物。土金木水火作为他与他者关系,是互相平衡、平等的,他与他者之间相生相克,相反相成,互尊互重,互补互济,自然万物才能和乐生长。和生的要旨是天人都协调地和乐生长。和生并不否定现实的竞争、斗争、冲突,但不是将其导向消灭
7、和死亡,而是导向融突而和谐、和合,在新生命的基础上和生和荣。 二是和而不同的和处理念。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在自然、社会、人己、心灵、各文明都是生命体的情境下,它们之间如何相处,是天天斗争、战争、恐怖、紧张,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和谐相处:就国际社会而言,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近千个民族,6600种语言,各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字语言、审美情趣殊异,而构成多极世界。在此多极世界中不能搞“同而不和”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中心主义,推行同的价值观、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否则就诉诸于战争暴力,而造成人
8、道主义灾难,大批无辜生命遭杀戮。以暴力对付暴力,以恐怖对付恐怖,就很难根绝恐怖。国际社会只有遵循“和而不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