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吃苦者吃香

让吃苦者吃香

ID:44871974

大小:33.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1

让吃苦者吃香_第1页
让吃苦者吃香_第2页
让吃苦者吃香_第3页
让吃苦者吃香_第4页
让吃苦者吃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吃苦者吃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这话讲得恳切,听着温暖。  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它道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声。几年前,一篇文章提出“绝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曾引发干部群众的普遍共鸣。这既是人们对风清气正环境的呼唤,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一些老实正派、埋头苦干的干部,有时并不“吃香”,甚至还会“吃亏”。  在现实中,常常有这样一种干部,他们只顾默默埋头做事,不善声张表功“造势”;注重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身处基层一线,不跑不找不要,很难进入某些领导的“视野”。由于只知

2、干事,不会来事,他们不仅不被那些“聪明人”理解,在任用中有时也被“遗忘”或者“忽略”。  吃苦干部的境遇如何,与对“吃苦”的评判有关。古人讲“以贤知贤,以能知能”,能否甄别“吃苦”,喜欢何种“吃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人用人的导向。  比如,有一种人也很“吃苦”,他们频频运作“大手笔”、“大项目”,到处走秀露脸、邀功请赏;热衷于钻研领导好恶,对群众疾苦却置若罔闻;对待公务漫不经心,但对“家务”却不遗余力,一门心思谋自己的前程。如果让这样的干部到处“吃香”,不但对真正吃苦实干的人不公平,还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3、其危害不言而喻。  我们常说,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干部是否真吃苦,为谁在吃苦,群众最有感受,也最有权评价。毕竟,“欺君易,而欺天下难”。从这个角度来看,要让吃苦者吃香,我们或许有很多种路径可以选择,有很多种机制有待创新,但起码的一条,就是要给群众更多的发言权。  反过来讲,有些人尽管在群众中的口碑越来越差,却爬升得飞快,就是因为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把“群众公认”作为条件,没有切实保障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的权利。相反,却存在着神秘化、暗箱操作的现象,“民主程序样样不缺,上级想用谁就是谁”。这些

4、做法势必导致选人用人上的不公道,不良的官场文化难免泛滥。  “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不仅关系到干部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整个的政治生态。而对那些吃苦有为者格外留意,使他们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不仅需要选人用人者的政治伦理,更需要包括群众监督参与在内的制度完善,实现人选人向制度选人的转变,这也是党的建设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要真正“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这句话确实有道理,也值得肯定,而落实更值得期待。实际上,肯于吃苦者都是爱岗敬业,干一

5、行爱一行的人,也是能够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做事的人,更是不计回报、不求回报,不是更多为自己着想的人。他们愿意吃苦工作,是因为他们心中的信念犹在、宗旨鲜明,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为工作吃苦、为群众吃苦、为事业吃苦、为芸芸众生吃苦,他们觉得吃这样的“苦”值得、有价值。这样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其实很多,只要是细心考察,是会发现的,并不是很难找出的。而说到“让吃苦的人吃香”,偶认为做到不容易,因为这些耐于吃苦者绝大多数都不善表白、不善联络,一般情况下是比较不容易在短时间找出来,只有真正深入到其中才能考察得出来,所以说,有关部门要在

6、当好“伯乐”上下功夫。说到“让有为者有位”,偶认为,这比较容易做到,因为“有为”就会有政绩、有业绩,老百姓有反映,现实上有内容,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关键是要让“有为”者按照“为”的大小来定位,这就有点难了,因为,有为者众,要判断什么样的“为”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按照有什么样的“为”应该得到什么样的“位子”来提拔干部、选用干部,量才而用,这是坚决问题的重点,不能让无为者有位,更不能让“小为者”担“大位”,让“大为者”担“小位”。古代哲人有句名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人要知足,知足乃人生幸

7、福快乐之本源。央视百家讲坛《论语心得》主讲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庄子说:“鹪鹩筑巢,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我们人的一生真正需要的并不多,而我们想要的往往太多,这是我们现代人产生许多烦恼的根源。明代高僧莲池大师在他的诗中说“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因此,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做人知足才能使人生幸福快乐。    做事要知不足,知不足是进步之基础。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也就是要“找差距”。中国民间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之俗语,古希腊有“认识你

8、自己”的格言,曾子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警句,这都说明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使用反光镜反射自己,也就是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经常来个“回头看”。通过不断与工作标准相比、与周围同事相比、与领导要求相比、与行家里手相比,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从而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做学问要不知足,不知足是事业成功之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