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材料简介

石墨烯材料简介

ID:44870269

大小:138.0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31

石墨烯材料简介_第1页
石墨烯材料简介_第2页
石墨烯材料简介_第3页
石墨烯材料简介_第4页
石墨烯材料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墨烯材料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莂石墨烯材料简介膇在构成纳米材料的众多元素中,碳元素值得我们格外重视。作为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奇特的元素,碳(C)在原子周期表中的序号为六,属于第Ⅳ族。碳原子一般是四价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与四个原子成键。但是其基态只有两个单电子,所以成键时总是要进行杂化。由于较低的原子序数,碳原子对外层电子的结合力强,表现出较高的键能,容易形成共价键,故自然界中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形式丰富多彩。螅关于碳与碳原子之间或碳与其它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有杂化轨道和分子轨道的理论。在形成共价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个原子中参与成键的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重新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

2、的,成键能力更强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有三种:sp3、sp2和sp杂化轨道。以甲烷分子(CH4)为例,碳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x12Py12Pz0按理只有2px和2py可以形成共价键,键角为90°。但实际在甲烷分子中,是四个完全等同的键,键角均为109°28′。这是因为在成键过程中,碳的2s轨道有一个电子激发到2Pz轨道,3个p轨道与一个s轨道重新组合杂化,形成4个完全相同的sp3杂化轨道。每个轨道是由s/4与3P/4轨道杂化组成。这四个sp3轨道的方向都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轨道间的夹角是109°28´。得益于碳原子丰富多样的键

3、合方式和强大的键合能力,氧、氢、氮等各种元素被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碳的化合物,最终构成了令人惊叹的生命体。薄碳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独特的物性和多样的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逐渐被发现。由于碳原子之间不同的杂化方式,能形成结构和性质迥异的多种同素异型体,其中最为人知的存在形式是金刚石和石墨。当每个碳原子与四个近邻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sp3杂化)时,形成各向同性的金刚石。此时,四个价电子平均分布在四个轨道中,形成稳定的σ键,而且没有孤电子对的排斥,非常稳定。因此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坚硬的材料。而当碳原子表现为sp2杂化时,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与三个近邻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第四个价电子成为共有化电

4、子:未经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杂化轨道,与邻原子的p轨道成π键。当出现多个双键时,垂直于分子平面的所有p轨道就有可能互相重叠形成共轭体系,柔软的石墨和某些烷烃中的碳原子即以此形式存在。葿正是由于石墨与金刚石分别具有二维和三维的杂化轨道,有人推测碳应该具有其它的形态存在,以后相继发现的以sp2杂化轨道构成的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以及sp杂化轨道构成的卡宾碳正是上述设想的最好注释。1.1.11.1.2衿石墨烯的发现及基本结构薄1985年,英国Sussex大学的H.W.Kroto教授与美国Rice大学R.F.Curl和R.E.Smalley两位教授合作[4],在用质谱分析激光蒸发的石墨电极时发现了C60,

5、并将其命名为富勒烯(Fullerene),三位教授也因为这一杰出工作而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1990年,W.Kratschmer和D.R.Huffman从石墨棒电弧放电产生的烟灰中分离出了毫克级的C60,并得到了C60单晶[5]。1991年,日本NEC公司饭岛(S.Iijima)教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文章[6]。S.Iijima教授是一名杰出的电镜专家,在对碳材料的研究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他第一个对石墨棒放电所形成的阴极沉积物仔细地进行了电镜研究,发现一种针状产物,直径处于4~30nm的范围,长度约为1m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这些针状

6、物是由多个碳原子六方点阵的同轴圆柱面套构而形成的空心小管,即所谓的碳纳米管。尤其重要的是Iijima教授首次发现碳纳米管中的石墨层可以因卷曲方式不同而具有手性。薄自1985年富勒烯和1991年碳纳米管被科学家发现以后,三维的金刚石、一维的碳纳米管、零维的富勒烯球组成了碳系家族。至此,碳的零维、一维、三维结构材料已经被实验证实可以稳定存在的,那么二维的碳薄膜形式是否存在呢?关于准二维晶体的存在性,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论。1930年代,Laudau[7]和Peirels[8]等物理学家认为,任何准二维晶体中的原子由于其本身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将偏离晶格位置,导致在有限温度下都不可能稳定存在[9]。M

7、ermin-Wagner理论证实了二维磁性长程有序无法存在[10],之后又进一步证实了二维晶体长程有序无法稳定存在[11]。当时,无数关于二维薄膜材料的实验都与理论研究结果一致。事实的确如此: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其熔化温度迅速减小,薄膜会变得很不稳定。一般能保持稳定的薄膜厚度需要大约12个原子层厚,低于这个厚度的薄片,要么分割成小块,要么完全破碎[12-14]。所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程有序结构在无限的二维体系中无法维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