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37282
大小:43.9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30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群文阅读经国济世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群文阅读·经国济世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限时15分钟)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将二者割裂开来。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百姓”才是终极目标
2、。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分。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从孔子本人一生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
3、儒者,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的社会理想。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到了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功的路径。然而,这一路径以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第一要务,致使一些儒者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过分强调身心修养而忽视了对外王事功的追求,丧失了先秦儒者在追求事功过程中所体
4、现出的勇武气质和进取精神。特别是后世儒者对“修身”的理解大多局限于道德修养方面,不大注重对于经邦济世的实际才能的学习,越来越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在外王事功的开拓方面十分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也没有有效地搭建起由内圣成德通往外王事功的桥梁,这也成为之后儒学发展过程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儒家事功伦理的演进过程来看,它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尽管二者经常相互批评、辩难,但其始终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在与德性伦理的分歧中也可以看出,儒家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事功学者大都没有沉迷于书斋,而是着眼于现实,发扬儒学关注现实、
5、经世致用的传统,致力于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问题的解决。(选自李雪辰《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脉络》,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事功”的一项是( )A.烛之武在郑国面临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的紧张形势下,不顾危险,勇于担当,夜闯敌营说服秦伯退兵。B.西汉名将卫青率领汉军七击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稳定做出重大贡献。C.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流放到北海无人之地,牧羊十九年,受尽苦难,忠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D.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答案
6、C解析 从原文来看,“事功”是指建功立业,经邦济世。C项属于德性伦理,不属于事功。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能够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是儒者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B.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他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未排斥事功。C.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导致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D.儒家事功伦理在演进过程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二者虽有分歧,但并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由文章第四段“到
7、了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功的路径。然而,这一路径以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第一要务,致使一些儒者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过分强调身心修养而忽视了对外王事功的追求,丧失了先秦儒者在追求事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勇武气质和进取精神。特别是后世儒者对‘修身’的理解大多局限于道德修养方面,不大注重对于经邦济世的实际才能的学习,越来越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在外王事功的开拓方面十分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可以推测C项“直接导致”有误,根据原文意思来看,打破平衡的是后世儒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8、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国家统治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追求事功,前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治理好国家,后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