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71143
大小:1.0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2033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
2、展3.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A.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B.淡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4.唐代的科举取士不仅依据试卷成绩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这一做法A.利于强化专
3、制主义中央集权B.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C.可能影响人才选拔的公平性D.拓宽了下层读书人的入仕渠道5.“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据统计,从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这反映了A.官僚机构日益膨胀B.选官标准不断放宽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6.据《宋会要辑稿》载,北宋中期全国年上供丝绸总计355万匹,东南和四川共计257万多匹,占全国2/3,其中仅江浙一隅就达125万多匹,占全国1/3以上,丝绵则超过2/3,而北方
4、各地仅占1/4。据此可知,北宋中期A.经济发展促进丝织业重心转移B.北方经济逐渐走向没落13C.南北方经济水平逐渐趋于一致D.南方的文化影响力上升7.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自觉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8.公元前6世纪初古希腊的“公益捐獻制”,是城邦举办文化娛乐活动时,根据收入或资产向富有公民征收不定税额的制度。公益捐献的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戏剧比赛、合唱队和歌
5、舞培训等费用,还有战争、祭祀、节庆活动等费用开支。这种制度A.提高公民文化修养,促进民主政治完善B.缓和公民内部矛盾,加强城邦的凝聚力C.增进了城邦间交流,营造城邦友好氛围D.推进社会精英的责任感和公民爱国热情9.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A.依靠习惯法来不断调整社会关系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
6、整借贷关系D.通过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0.“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1.16世纪欧洲上演的一部戏剧中,女主人公鲍西亚曾发出感叹:“一个活者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但“年轻人是一头不受拘束的野兔,会跳过老年人所设立的理智的藩篱。”这部作品A
7、.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发端B.彰显了理性主义的时代精神C.反映了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D.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12.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13A.历史评价易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干扰B.两次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产生贡献C.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D.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13.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是A.B.C.D.14.1883年,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爱·伯恩施坦的信中说:“远距离输电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
8、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旨在说明A.电力推广将导致阶级斗争的终结B.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C.发展电力是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D.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必要性15.瓦列金·别列什科夫(俄)在论著中写道:“可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