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35153
大小:33.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7
《论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美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一、加强中华传
2、统美德教育重在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必须进行科学
3、分析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不断综合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结合学生实际,我们从众多的中华传统美德中选择了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最富时代性的三个方面。即“爱国、勤俭、礼仪、宽容”,对学生进行教育。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历来都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谱写了无数爱国主义的颂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鼓舞
4、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就培养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勤俭教育。俗话说“勤以立志,俭可美德”勤劳节约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
5、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
6、、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所以应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勤劳节
7、俭的习惯。3、礼仪教育。是指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它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现实反映。对中学生来说,礼仪反映着这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程度,是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礼仪”教育。以上三种教育。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机整体。4、宽容。人作为肉体凡胎投生到这个世界,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之
8、事,这就需要用一种心态去面对,那就是宽容。宽容,能化解不必要的误会。由于每个人行为习惯不同,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时候,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甚至是难以接受的言行,每当此时,心中的不快自不必说,往往会很不开心,对于偏激的言行,如果小不忍,还会造成不良的难以想象的后果。其实,当事人也未必就希望对方不开心,有时候是无心之过,如果站在言者的角度去体会,宽容一点儿,就不会去追究细节,误会可以消除在萌芽状态,自然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