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ID:44627407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1页
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2页
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封开县莲都中心小学孔祥潮【内容摘要】传统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着重于“牵”,然而启发式教学则和反,重“导”而非“牵”。传统的教学手段注重“灌”和“讲”,然而启发式教学则注重〃启〃和〃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导”“牵”“灌”“讲”“准”“巧”关系【正文】随着新课标的开展,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己经不适应当今的教学。于是,随之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那

2、么,在人力提侣素质教冇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儿点粗浅的看法。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着重于“牵”,然而启发式教学则相反,重“导”而非“牵”。顾名思义,“启发式”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因而在教学过程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耍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课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

3、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学主学习方法,学牛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独立创新。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用思路教学,运用提纲契领一分析一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白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复习:笔算,3/5X15,5/8X12二、试算:7/9X3/14。在课堂屮,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牛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纶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屮体现了

4、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卜了良好的基础。二、传统的教学手段注重“灌”和“讲”,然而启发式教学则注重“启”和“试”相结合。在启发式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白疗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牛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牛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収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爲悦,不论是优隹还是差牛

5、,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収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牛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牛的智力和能力,乂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冇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人学生学习的白由度,尽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例如,在教学低年级的数学小,有这样的一道题:小丽剪了14朵花,小芳拿了7朵,还有多少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牛针对题意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冇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4-7=

6、7;有的把14分成10和4先算10-7=3,再算3+4=7;有的……。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启发式教学耍真正达到启辿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索质的目的,必须注璽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I口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屮教师首先对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耍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

7、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圆锥•圆柱的特征和圆柱的体积公式Z后,可以出示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的教具,接着提问:(1)圆锥和圆柱的底有什么关系?(2)

8、员]锥的高和闘柱的高冇什么关系?(3)底面与高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物体的体积有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