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21924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顾店小学胡久梅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而且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写话等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所以,阅读教学承载的任务复杂繁多。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重点”与“基础”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做到合理的优化,策略的教学。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变“教木”为“学本”,注重学生生成知识、能力、情感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个性体验。下面我谈一谈阅读教学的体会。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兴趣靠情感的支持
2、,情感受环境、条件、氛围以及语言、问题、活动的影响,所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是阅读教学的始端。教学要重视情境的创设,一般的方式有:1、问题引发情境。《三个儿子》一课,老师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吧,歌词表达了子女对妈妈的无限热爱,使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一个母亲与三个儿子的故事,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三个儿子是怎样对待自C母亲的?”这样的问题,自然的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2、语言描述情景。学习《北京亮起來了》,教师描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古代遗留下来灿烂文化和人文景观,随着现
3、代化进程,北京变得更加美丽壮观了,有世界著名的天安门广场,每到夜晚灯火通明,夜色阑珊,犹如仙境。有雄姿勃勃的立交桥,交通四通八达,车流不息。有密集如林的高楼大厦,此起彼伏,相向呼应……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的北京啊?好,现在我们就打开课木领略一下北京的风光。”3、课件演示情境。学习《小鹿的玫瑰花》,用课件演示:画面出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鹿,站在一个美丽的房子前面,周围是绿油油的草地,小鹿向同学们打招呼:“嗨!我是小鹿,你们想和我交朋友吗?看,这是我的家园,你们快来看看吧,然斤把你们的感受告诉我,好吗?”4、咅乐渲染情境。学习《找春天》,播放富有春
4、天旋律的咅乐,伴着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信息,把学生带入春天的世界里。5、交流营造情境。学习《恐龙的灭绝》,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恐龙的图片和有关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使学生产生兴趣,提出疑问,从而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此外鼓励教师的创新,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二、整体阅读,了解内容阅读教学一般从整休入手,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深入阅读课文。整体阅读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能力了。要求学生边读边找出课文的生字和新词,把不明白的句子标出來,不明白的问题记下來。阅读时,也可以相互交流
5、,自主解决问题。读后,让学生说说课文的感受,学生不一定说的准确、全面,但只要他们敢说、愿说、能说就可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不指读,不破句,不唱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注意让学生倾听,及时的纠错、评价,必要时,教师可领读、范读。三、自主识字,注重方法。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扎实的训练。识字结合阅读过程进行,注意区分“会认”与“会读”两类字。识字要注意整体认读,加强音形义的联系,但各有侧重,有的字是字咅(如易混的方咅,平翘舌咅),有的字是字形(如结构复杂,有新笔画的),有的字是字义(如不常见的,不常用的,抽象的)。识字要体现方法的灵活性
6、,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如联系生活识字,查字典识字。教师要策略的指导,如利用卡片认读生字,根据字形的特点,分析字理,采取比较、拆合、联想、字谜等方法。当学生领悟了基木的识字方法后,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性的识字,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拓展识字途径。字义的教学耍结合在语言环境之中,不要孤立的讲字义,不好理解的可用扩词、造句的方法帮助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要求“会认”的字,不必逐个分析字形,整体认读就可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复读和再现。这样减少了一节课识字压力,使识字有个缓冲的过程。识字与写字和结合,写字一般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四、品读感悟,自主发现。要把读
7、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主张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思,读有所疑,读有体验,读有语感。读的有效策略是教会学生品读。所谓品读就是让学生抓住主要词句,联系上下文,休会思想内涵,带着感情朗读。例如“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这句话屮的“一个劲儿”写出笋芽儿乐观向上的精神,所以在读的时候,应带着髙兴的心情读,并把“一个劲儿”读得重一些。品读不可忽视教师的导读。教师的阅历和经验要高于学生,所以,教师可抓住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例如:“春天来了,小草、野花、树木多么高兴啊,你们也高兴地读读吧!”品读要读岀问题,带着问题再读。例如《三个儿子》最后一句话:“
8、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学生疑问:“为什么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冋读课文,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