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

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

ID:4460578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_第1页
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_第2页
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_第3页
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_第4页
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学历史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新疆阜康市第二中学姬健伟831500邮箱:jjw-w@163・com联系电话:13779871106【内容摘要】一个民族的历史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不同民族历史的接受与传承,是对民族性的张扬和全球化语境下民族间的对话与交流。本文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界定,认为历史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和时代的灵性,能不断与人们对话并带来全新发现,让人们在阅读历史著作中充分体现主体价值及美的享受;分析中学历史审美教育对人审美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其有效的方法。【关键词】中学历史美育的意义审美意识美育的方法何为美育?“美育"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17—18世纪)

2、的剧作家,美术家,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美,自始自终贯穿和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史存美在”O历史审美教育的意义历史的审美教育是以文本为基点,以审美为核心,以教育为目的,对人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审美静观的培养。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虚静,,的概念:“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淪五藏,澡雪精神。”这是针对作家创作状态而言的,但给今天的审美提供了借鉴。与影视艺术的声色光截然不同,历史本身是静态、内敛的艺术,不张扬,它是一种个人性的精神活动,阅读历史享受这项精神娱乐时,只

3、需要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情与历史对话。历史不断被重读,始终与读者进行对话并带来全新发现的当代存在。这是一个静读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历史的深化,它能够营造一种更鼓励人们思考和自我反省的文化环境,促成和提升审美静观和审美沉思的审美观念。这种境界是其他艺术难以达到的。审美静观让阅读主题远离图像的喧嚣、浮华、排场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等,保持一种澄澈朗照的精神状态,不为外物所干扰。正如现代词作家乔羽先生所言:“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充分体现了做学问的态势。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不同于以往。同济大学教授张阖认为:现代人需要的,实际上既不是学术,也不是知识,甚至不是娱乐。他们只是出于

4、对强大“偶像”的习惯性的“精神依赖”,只想把自己交付出去。他们既懒得自己觅食,甚至连动嘴咀嚼一下都懒得去做,只想躺在知识的摇篮里张着嘴等待喂养。因此,不为外物所惑,保持独立自主,享有极大的能动性,自由性和超时空性。现在社会需要这样的审美静观的精神生活,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交流。其次,审美情感的提升。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种现实建构,是对现实的一种尊重。历史从客观存在的史实出发,结合史学家主体的意识与情感,将日常生活审美化演绎的淋漓尽致。广博的历史作品中翔实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哲理、丰富历史生活的再现、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描写,能使读者联想追忆,享受精神之饕餐大餐,精

5、神为之振奋,引起或轻松、或愉悦、或超脱、或悲哀、或沉思、或喃喃细语等等的情感反应,感到精神满足,从而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历史审美情感的培养对日常生活审美是一种良好的引导,使美与人的实践活动和历史联系起来,开拓了深层而丰富的情感美的空间,审美得之升华。再次,审美思维的深化。通过历史进行审美教育,对人思维的深化与发散有着开拓作用。在整个视觉、听觉文化中,以图像、声音来表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耳朵的“可听”,而忽视人脑的“可思”。声像文化成为当代大众审美的视听享受时尚,最大的负面影响则是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成为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意大利历史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在《历史

6、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说:“历史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它的资料就在我们自己的胸中。”离开了人们的心灵这个“熔炉J就无法锻造出历史的真实。看完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易中天之品三国》,不假思索的认为那就是东汉末期、三国时期的历史,而不去阅读静思《三国志》、《资治通鉴》、《魏书》等史书;看大师《话红楼》而不去阅读《红楼梦》之原著等等。这些不回归历史,不运用心灵的“熔炉”去锻造这段史实,而选择少思多信,被动的接受,不可能得出真实的历史。这些现象恰恰反映了当代人的“浅思维文化”。而对历史的接受,却必须进行梳理、分析、比较,深层领悟,常常会掩卷长思,反复品味,这是思维的高层次才具有的能力,被动

7、接受的表层思维是无法达到的。最后,崇高精神的追求。目前大众审美接受已趋于直观化、简单化以至低俗化,审美沦为一种消遣。人的快乐有快感和美感,即感官的快适与精神的愉悦,如果人把自己仅仅定位于前者,这是对人的一种降格。轻松中忘记了做人的追求,陶醉中淡忘了人生的意义,这样的审美其意义在哪里呢?这与我们现代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相称?人是需要振奋的,是不断追求希望的。“红色经典”塑造的不朽英雄形象和劳苦大众已成为文化的象征,他们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嫉恶如仇,坚忍不拔,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他们为人们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