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讲义教案授课考试重点

《生理心理学》讲义教案授课考试重点

ID:44441361

大小:151.2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2

《生理心理学》讲义教案授课考试重点_第1页
《生理心理学》讲义教案授课考试重点_第2页
《生理心理学》讲义教案授课考试重点_第3页
《生理心理学》讲义教案授课考试重点_第4页
《生理心理学》讲义教案授课考试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心理学》讲义教案授课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理心理的定义、研究对象•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或动物的行为、经验以及心理活动的进化、发育和生理学机制的学科。••研究对象:以人的心身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PET和FMRI的原理1.正电子闪射脑扫描(positrumemissiontomograph,PET)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H3探测脑细胞的活动情况,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三维摄影机扫描,显示人在某种思维活动中同位素在脑内相应区域的分布图。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当人脑因在内外刺激作用下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

2、脑激活区的血流、血容积及血氧消耗增加,这导致磁共振信号的差异,从而可反映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一是调节大脑觉醒水平和维持适当紧张度;二是接受、加工和分析来自外部和内部环境感觉信息的;第三是计划、调节和执行不同复杂活动的。“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活动的,所有的行为都需要这三大功能系统的相互作用。•每一个功能系统都有着分层次的结构,至少是由彼此重叠的三种类型的皮层区组成•同时脑中的每一部分或区域都在每一种行为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神经元的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神经元•尼

3、氏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树突一“树突棘”轴突一始端无髓鞘、兴奋阈低、神经冲动的始发部位。鞘一始段远侧端开始CNS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周围神经由施万细胞构成•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为神经元的十倍;•所占脑内细胞比例与进化程度呈正比;•大胶质细胞一主要组成;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一施万细胞、感觉上皮支持细胞静息电位及其机制•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细胞膜存在着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是存在于静息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故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静息

4、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细胞膜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细胞内液高K+和A-(有机负离子的总称),细胞外液中含有大量的的Na+、CL-等•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Na+的50倍。•K+的外流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维持:Na+-K+泵•特点:1、只要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而未受外来刺激,静息电位就稳定在某一固定水平。•2、如果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在-70—90mV之间。局部电位的常见类型和特征•阈下刺激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部分去极化的反应称为局部电位,是一种电紧张电位。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

5、后电位、效应器电位等。•特征•等级性:反应程度随刺激强度而变。•局限性:只引起局部的电紧张。•总和性:局部电位可以相加或相减。•分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动作电位及其机制•动作电位是指神经或肌肉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急剧转变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能传导下去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的出现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Na+通道开放)有关。•由于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它本来就有被动地向膜内扩散的趋势,而且静息时膜内存在着相当数值的负电位,这种电场力也吸引Na+移向膜内。•Na+内流使膜内正电荷增多,膜内电位负值消失以至于出现正植,即

6、去极化和超射(或反极化)。膜内电位为正而膜外为负。•很快进入了所谓“失活状态”,发生复极化过程,至静息电位水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双向性;•“全”或“无”;•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跳跃传导;•传导阻滞。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与特点•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使其对Ca2+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外液的Ca2+进入突触小体膜内。•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紧密融合并出现破裂口,突触小泡内所含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递质经弥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产生局部的突

7、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有两种类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特点•单向传递•突触延搁•突触整合(总和)•等级性•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如何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递质在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K+、C1-,特别是Na+的通透性提高。•Na+内流使膜电位降低,局部去极化,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持续时间约10毫秒。•突触后电位是局部兴奋,当其达到一定程度(即阈电位水平)时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并

8、迅速传导开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神经冲动引起突触前膜兴奋后如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递质经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K+,C1-,特别是C1-的通透性提高,引起K+外流和C1-内流。•突触后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