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20948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敲诈勒索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敲诈勒索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近年来,敲诈勒索案件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并且逐渐成为侵犯财产类犯罪中的多发性罪名。笔者以审查起诉环节为切入点,对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0月份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敲诈勒索犯罪案件情况进行了调研,该单位所属辖区较大,受理案件数量多,A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笔者通过分析此类案件的特点、成因,从而提出防治敲诈勒索案件的对策。一、敲诈勒索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0月份,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敲诈勒索犯罪106件215人。其中2010年26件53人,2011年33件7
2、3人,2012年28件56人,2013年1-10月份19件33人,分别占当年侵财类案件总数(件/人)的9・4%/12.7%、8.0%/11・3%、6・3%/8・5%、5・2%/6.7%。该类案件在近几年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一)从涉案人员看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0月份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106件敲诈勒索案件屮,属于无业人员的冇153人,占总数的71.2%;外来人员作案的有60人,占总数的28.0%o这表明,无业人员是实施敲诈勒索犯罪的主体,绝大多数案件属于本地作案。(-)从作案手段看在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检察院所办理的敲诈勒索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员的
3、作案手段呈现出两个新的趋势。一是由过去的书信、电话敲诈勒索转向当面敲诈。用书信、电话对被害人或者其家人人身、财产安全进行威胁的方式,由于不易得逞的原因,一直呈下降趋势。当面敲诈,即当面对被害人进行语言威胁或者暴力胁迫,迫使其当场或定期交出钱财,这种作案手段山于更易得手,近年来逐渐增多。以2012年我院办理的28件敲诈勒索案件为例,当面实施敲诈勒索的就占到89.3%0二是出现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网络实施敲诈勒索的新作案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通讯工具和网络逐渐成为敲诈勒索的作案工具。例如,陈某等三人敲诈勒索一案中,三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网络购买电子设备与被害人的
4、个人资料,将被害人骗至宾馆开房,并发生两性关系,同时利用“偷拍”设备将过程制成光盘,邮寄至被害人处进行敲诈勒索。该作案团伙精心密谋,分工配合,作案数起,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万元。(三)涉案金额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犯罪分子敲诈勒索的数额也大幅增加,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和危害H渐明显。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检察院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0月份受理的106件敲诈勒索案件中,涉案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就占到60.4%,最多的甚至高达人民币数百万元。(四)从犯罪形态看一是共同犯罪案件增多。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检察院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0月份受理的106件敲诈勒索
5、案中,两人以上共同犯罪的有75件,占受案总数的70.1%,其中3人以上的有44件,占到受案总数的41.5%o这表明,敲诈勒索犯罪的内部分工更加细化,往往是多人参与共同实施犯罪,社会危害性和损害后果相比单个人实施的犯罪更大,打击的难度也相应增大。二是犯罪既遂比例高。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检察院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0月份受理的106件敲诈勒索案屮,达到既遂的占到受案总数的73.6%0(五)从犯罪对象看一是被犯罪分子敲诈勒索的对象由过去以普通老百姓为主,逐步向其他社会阶层扩大,犯罪侵害的群体不分职业、职级、收入高低,甚至有些犯罪分了将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作为敲诈勒索的对象。
6、二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建筑公司也成为被敲诈勒索的对象。近年来得益于自身的区域优势,小店区被定位为太原市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扩张区域,是新城区建设的主战场,因此各种建筑工程一直以來都随处可见。有些犯罪分子止是找各种借口,以“堵工地大门”、“阻止施工队进入工地”等阻挠对方正常施工的方式对被害人实施敲诈勒索。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检察院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0月份受理的106件敲诈勒索案中,和建筑工程有关的就有19件,占到受案总数的17.9%o二、敲诈勒索犯罪的成因(一)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正当的维权意识首先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看,由于自身缺乏法制意识,一些人遇到纠纷不会拿起
7、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寻求正规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是按照IH风俗IH习惯来处理,主观上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触犯法律,而仅仅是一种报复或寻求补偿的手段,却不知这样的行为为法律所不容。如常某一案,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被王某盗走,后找到王某,并没有立即报案,而是伙同他人以将其送交公安机关接受处理的名义向王某勒索三万元。自己本也是受害人,仅因法律意识的淡薄和贪利思想的作祟,而最终走进了牢房。其次从被害人的角度来看,在自身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一些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为破财消灾,也有的害怕以后遭报复,不想或者不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因如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