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05600
大小:10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要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屮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屮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贝9、者、之(名称速记: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观题,而主观考查主要是将虚词的考查糅合到翻译题中。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考查并重,翻译题屮对虚词的考查更侧重的是综合运用。考查的高频虚词均为课内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如“而”“以”“乃”“之”“其”等。“以”字用法辨析(一)怎样辨析“以”的连词、介词用法(1)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
2、词,否则就是介词。(2)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而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二)怎样辨析“以”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以”作“因为”讲时,有连词性和介词性。区分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以”后是名词或短语,作“以”的宾语,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是连词。(1)“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介词”的例子: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以谗”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诛”的状语。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以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兴”的状语。提示:“以”用法是“介词”时
3、,一定要仔细分析该句的成分,找出主干(主谓宾),再确认“以”字构成的短语是否作状语。(2、“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连词”的例子: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以”字与“是”字构成“因此”的倒装,关乎整个句子,表示“结果”,与上面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提示:“以”用法是“连词”时,一定要结合联系上下文语境来看,否则,单独分析一个句子往往要出现偏差。“而”字用法辨析(一)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U)意义辨析:“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时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是看前后连接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且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
4、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而的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2)代入辨析:并列关系可译作:又I和”,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然后…就可以把表这三种关系的意义项代入原句,检查一下句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语境。(二)怎样辨析修饰关系与承接关系U)意义辨析:“而“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岀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吋
5、“而"表示承接关系。(2)代入辨析:将表示修饰关系的“地z着,与表示承接关系的“接着z然后从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通顺、合理,就属哪种关系。(三)怎样辨析因果关系与目的关系(1)意义辨析:表示因果关系的“而”前后的短语表示的都是既成事实;表示目的关系的“而”的后一短语未必是事实,只是前一短语的目标。(2)代入辨析:表示目的关系可以用“来…用来…为的是“等词代入原句,表示因果关系可以用"因而““所以“等词代入原句。典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
6、大夫皆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摘自《淮南子•人间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卩可以明zAv••I何可胜道也哉■J因以诛罪人不如因善遇之「而子独不贺,何也I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乃罢陈Z戍D.{°〔臣乃得有
7、以报太子■【答案】c【解析】本题可采用“句意分析法”。A项,“何”都位于开头,虽然都是表示疑问,但根据句意,第一句后有“以”对应,可理解成“什么”,作疑问代词,什么;后者据语意,可判断为疑问副词,怎么。B项,“也”都放句尾,但据句意理解,前者是疑问句,表疑问语气;后者是陈述句,表陈述语气。C项,“因”都是介词,根据句意可判断出都是“趁,趁着”的意思。I)项,“乃”都是副词,第一句根据句意“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可判断为“于是”;后者据句意可理解成“才”。【参考译文】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