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13407
大小:34.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中学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初探王高松宿迁市青华中学22380015951240960摘要在当前的时代,对话教学作为教育界一个热点话题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重视。许多一线教师也积极尝试进行对话教学实践。对话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兴盛趋势。然而,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迫切需要作出理论上的澄清。本文旨在对当前对话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加以梳理,并尝试为教师实行对话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关键词屮学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个性化阅读一、开启兴趣Z门,激发对话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
2、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小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人而感到骄傲。”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思维活跃,观察力嫩锐,想像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智慧之门,激发对话的的热情。教师想法设法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欲望,促使学生、教师、文木之间自由交流,真实自然地倾诉个体生命对世界的体验,这样学生各种无比鲜活的话语就奔泻而出。他们在对话屮不断发现
3、,在发现屮不断对话;在对话屮不断感悟,在感悟屮不断对话;在体验屮不断对话,在对话屮不断体验。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向自己、向外界询问“为什么”,教师则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深入发现语言、知识、生命Z美,实现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需要强调的是老师要特别注意兴奋点的创设,寻找学生兴趣的增长点。二、营造和谐环境,构建自由平台刘庆吕教授曾言:“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民主平等个性化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探
4、究、每一份想彖、每一种设想,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学生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从心灵、精神、人格上营造民主平等开放尊重激励的氛围。特别要指岀的是,作文是倾诉,也是一种对话。要充分利用作文内容的引人入胜之处,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口由对话的氛围,通过相互交谈、讨论、启发,从生活经验和体悟中发现写作索材,激活形象记忆,诱发想象力,激发倾诉、对话的冲动,进入高峰体验的本真写作状态,抒发真情实感。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正如巴赫金所说:“思想只
5、有同他人别的思想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之后,才能开始口己的生活,亦即才能形成、发展,寻找更新口己的语言表现形式,衍生新的思想。”I韦I绕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学生立足于个人的、生活的、时代的独特认识在对话屮得以完善和丰富,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个性的呈现过程。三、互动交往策略,丰富对话形式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合作与沟通、互动与交往决不
6、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屮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手段。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合作沟通、互动交往,必须运用多种对话的形式。教师要组织教学对话,首先必须要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找准文木的眼睛,提炼对话的话题。具次必须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与文木展开理解、欣赏、评价、批判式的对话,尽力避免对编者的敬畏Z情、盲从心理,这样,学生对文木的感知和理解就会更深刻、更精彩,更个性化,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來,感悟到更多的文学、语言、篇章的魅力。再次还应明确师生都是对话的主体。在民主的气氛中,双方自由言说,互和倾听,在对话中分享对
7、人生的感悟,分享领略精神的愉悦,碰撞思维的火花,点燃悄感的火焰。再次,还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思维碰扌矗与悄感交融,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奥秘与神奇。最后还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情感、价值观的局限、偏见、错误,体悟自己的言语知识、言语能力、学习方法、自信心、上进心、思维、灵感、想彖力和创造力等诸多方面的闪光点和进步,进而使“学生的悟性从晦暗走向敞亮”,自觉养成自我对话的良好习惯。四、善设恰当话题促进共同发展。语文对话教
8、学常围绕话题展开,话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牛对话的积极性,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话题的设计要做到:1、涵盖性。如学习《孔乙己》一文,从“死”入题,溯本求源,认识孔乙己自身的悲剧、社会制度的悲剧和人的悲剧,牵一发动全身。2、跳跃性。如学习《〈指南录〉后序》,可设置这样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