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04934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水稻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水稻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摘耍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开展了水稻不同密度栽培试验,主耍对水稻不同密度栽培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群体的功能。随着水稻栽培密度的不断提高,减弱了处理水稻叶穗生长分叶的功效,但是有利于形成大穗和有效穗,从而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关键词水稻;栽培密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5-0017-01为了摸索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更好地结合水稻增产工程项目,
2、展开水稻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通过试验,为洒雨镇今后的水稻栽培种植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水稻试验田选择在洒雨镇海星村上纳堡组某农户家责任田,面积1753.5m2o该田块日常灌溉和排水都较为方便,土壤主要以黄壤为主,比较肥沃,非常适合水稻生长。试验水稻品种为中优169o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在每个小块田保持栽植15行,每行栽50株(A)、45株(B)、40株(C)、35株(D)、32株(E)、30株(F)。3次重复。随机进行分配,并且在每个小块土地周围设置保护区。每
3、个小块面积保持在60m2,按照东西方向进行栽培,通过拉线进行移植。每株水稻保持2粒谷旱育秧苗[4]。1.3试验方法各处理田块管理措施保持相同,以便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过程屮出现的误差[5-6]o水稻栽培前合理整地,并且使用腐熟有机肥、磷肥、尿素、氯化钾等多种肥料。在一般情况下,有机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尿素50%用作基肥,50%用作追肥;65%氯化钾作为基肥,35%用作追肥。当秧苗生长到4叶1心时,便可以进行移栽。在移栽的过程中秧苗插入的深度应该保持在3cm左右,同时应该坚持使用正确的栽插手法,秧苗的间距要保持合适,所栽秧苗
4、保持竖直、稳固,以保障秧苗的质量。尽早使用追肥,加速秧苗分叶。在秧苗移栽之后,尽量在2d之后追施尿素和除草剂、乙苯等,这样有利于加速秧苗生长分叶。精确灌溉,确保所有秧田保持一致。在秧田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让秧田保持3d秧田湿润,1d缺水干燥。追施穗肥、扩库增源。在秧苗幼穗生长到分化期时,施加适量的尿素、氯化钾,从而促进秧苗生成大穗。同吋,结合灌溉使用磷酸二氢钾对水,进行秧苗叶面喷施,以便有效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水稻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过程中,主要需要防治三病三虫。一是药剂防治。在水稻生长15d后,使用20%的三环呼可湿
5、性粉剂对水进行喷洒,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的叶瘟病;在水稻生长1〜2个月的时候,使用40%富士一号乳油1.5L/hm2对水750kg/hm2防治水稻的颈瘟病;在水稻生长了2个月以上时可以使用井冈霉素375g/hn)2对水朝向水稻植株的中下部喷雾,以防止水稻发生纹枯病;在水稻移栽逾2个月Z后,则可以选择纹枯净、井冈霉素、多菌灵混合喷洒水稻,防止水稻出现稻曲病。二是物理防治。在水稻种植的试验田安装几盏杀虫灯。通过采取药剂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能够较好地应对水稻产生病虫害。1・4调查内容与方法在每个试验小块选择对角进行取样,总共选择25
6、株,统计每株的有效穗数。然后从中选择1丛进行割取,选择对10株水稻进行农艺和经济性状考种。坚持对各个小块田进行准确的收割和测试,实行单独收获单独晒的策略,最后对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进行统计。最后从各个小块田收获的水稻中称1kg晒干,然后再算出干粒重和折干率,从而计算出不同密度栽培的水稻的产量。2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个试验小块的水稻生长吋间都为156do各个处理在水稻的早期4:长阶段、营养牛长阶段、生殖纶长阶段都始终保持•致,并没有受到不同栽培密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随着水稻栽培密度不断提高,相关理论的产量也随之增
7、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水稻的千粒重都保持相同。然而,当水稻的株高、穗长不断增加,每丛的穗数则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大大提高了试验水稻的结实率。3结论水稻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群体的功能。随着水稻栽培密度不断提高,减弱了处理水稻叶穗生长分叶的功效,但是这样高密度的栽培有利于形成大穗和有效穗,从而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4参考文献[1]杨淑兰•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2):50.[2]汤雷,吴晓芸,金荣华.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8、[J]•安徽农学通报,2014(3):46.[3]刘文祥,青先国,艾治勇•不同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水稻冠层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3(2):114-121.[4]罗湘洁,杨超,代世学•水稻不同密度栽培探析[J]•农技服务,2010(2):187-188.[5]尹洪根,宋富根,漆勋民,等•中早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