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王丽】,李瑞莲E,周仲华周文新X孙红梅2,王峰:(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2・吉首市农业局,湖南吉首416000)摘要:综述了涝渍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形态、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植物抗涝的机制,总结了植物涝渍胁迫研究的方法,阐述了植物涝渍胁迫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克隆耐涝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涝性植物新品种,同时加强植物的田间管理等提高植物抗涝性的途径。关键词:植物;涝渍胁迫;抗涝性ResearchProgressonWaterloggingResistan
2、ceofPlantsWANGLi1,LIRui-lian1-,ZHOUZhong-hua1,ZHOUWen-xin^SUNHong-mei2,WANGFeng1(1.CollegeofAgronom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2.JishouMunicipalBureauofAgriculture,JishouHunan4160009China)Abstract:Firstly,thisarticlereviewedtheeffects
3、ofwaterloggingstressongrowthformand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changesofplants,followingwithdiscussingthewaterloggingtolerancemechanismofplantsandsummarizingtheresearchmethodsofwaterloggingstress.Moreover,theexistingproblemsofwaterloggingstressresearchesofplantswe
4、redescribed.Researchesindicatethatcloningwaterloggingresistancegenesthroughbiotechnology9cultivatingnewspeciesthroughtransgenictechnology,andstrengtheningthefieldmanagementsofplantsisaeffectivewaytoimprovethewaterloggingresistanceofplants.Keywords:plant;waterlo
5、ggingstress;waterloggingresistance在农业生产上,通常所说的涝渍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根系完全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这种涝害是湿害,也叫“渍害”。另一种是指不仅土壤充满水分,而且田间地面积水,作物的局部或整株被淹没,通常称为“涝害”。涝害和渍害具有大体相同的危害本质⑴。涝渍灾害是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和国际土壤学会绘制的世界土壤图估算,水分过多的土壤约占世界土壤的12%[22005年.2007年印度、印
6、尼分别遭受严重水患,农作物九乎全部受涝。我国也是涝渍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1998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hm2,成灾面积1378万hm2;2010年以来我国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60万hm1植物对涝渍胁迫的生理反应涝渍是一种非生物胁迫因子,它能引起作物一系列的伤害甚至死亡,严重限制了许多作物的发育*通讯作者,lrl-4618155@163.com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2C0188);长沙市科技局资助项目(K110402
7、1-21);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青年基金(201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110);教育部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212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塑点项目(12JJ2015);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1B064);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青年基金(2011-13)进程和产量。涝渍导致土壤供氧不足,使作物根系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植物根系的呼吸减弱影响无机养分的吸收运输,进而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作物受到涝渍胁迫信息反馈后,地上部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受到抑
8、制,进而降低了作物的产量⑶。1.1对植物生长形态及发育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涝渍胁迫会引起植物形态的巨大变化。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生物量累计的不断减少,生长受到显著影响;植物根变细,根毛显著减少,根系活力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少,叶片气孔受阻,叶绿素合成能力下降,含量不断减少,直至植物死亡⑷。李玉昌等⑸指出,水稻在受涝渍胁迫情况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