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

水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

ID:44197397

大小:709.5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9

水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_第1页
水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_第2页
水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_第3页
水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_第4页
水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3期1999年7月Vol.19No.3July1999天体物理学报ACTAASTROPHYSICASINICA刃脉泽辐射的探测和时变考察*『心2吴月芳施建荣站王均智▽蒋栋荣5黄心永5一'(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100871)"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天体物理中心北京100871)%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上海200030)气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200030)用中科院射电联合实验室上梅天文台25米望远億,对19个已知水脉泽源和20个HII区候选源进行了水脉泽观测和搜寻,共测到水脉泽福射21个,包括2个首次测到S/N>3a的源.结合已知

2、脉泽资料求出了脉泽时变.发现峰值流量的变化比较普遍.包括同一峰强度变化及不同成分置换引起的变化两种情况,峰值速度变化多数由不同成分置换所造成.证认了对应的IRAS源并探讨了脉泽辐射与红外参量的关系,表明红外辐射的强度对脉泽产生率的影响比濒色分布的影响大.关St词星际介质体脉泽覆函:外源自1969年发现天体水脉泽以来卩圍,搜寻和研究水脉泽一直是热门课题.统计表明,迄今已有星际水脉泽560多个,恒星水脉泽590多个【4叫星际水脉泽常常出现在年轻星体质量外向流阶段,多分布在HII区的亮环边缘⑵.脉泽斑尺度约1013-1015^密度达I08-I0w/cm运动温度高于500K.具有丰富的轮廓特征【

3、卜叫是研究成协区域动力学状态的有力工具.水脉泽具有强的时变.Sullivan⑺监测了一批强脉泽辐射,发现几乎所有成分均有变化;Gammon!11!在对W49每周一测的一年多的观测中,发现几个速度分量的变化是相关的,在W49N中Liljestroru尊网还观测到更长时间的变化,向德琳等人㈣曾对与17个外流源成协的水脉泽作了速度时变研究,发现有脉泽结替代和整体运动两类.时变的起因涉及辐射、碰押L发射区几何等,未有定论,时变的规律性也在探讨之中.本文对一组包含已知水脉泽和未经巡测的红外源进行了观测,结合较近的两个时段的资料,即1987-1989年意大利Medicina32m望远镜和1990-19

4、93年我国徳令哈I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流量和速度时变考察,并分析了脉泽辐射与IRAS波段颜色分布及强度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联合实验事资助项目1998-07^28收到原積.199871-30收到修改積2观测H2O616-5初iS线(22.23508GHz)的观测,于1997年8月All日在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上海天文台25米射电望远镜匕用新投入观测的1.3cm接收系统进行观测.在该波段波束宽度2.3天线效率20%,系统噪声温度在晴天指向天顶时为100K,观测时(阴天)为200K.后端采用带宽及通道数可调自相关频谱仪,我们观测中采用总带

5、宽4MHz,通道数512,有O.llkm/s的速度分辨率,观测采用位置调制,积分时间6-8分钟,灵敏度(la)为2230Jy.用W49N作相对流量定标.3结果和讨论在19个已知源中,均测到出0脉泽辐射;在20个以前未作过HQ脉泽搜寻的HII候选者中,IRAS1809^1811和IRAS23120+6116可能具有此类辐射.表1列出了测到脉泽的源及其参量*第2、3列为赤经和赤纬(1950).第4、5列分别是峰值速度及流量密度,第「8列为速度最小、最大值及相应范国内求出的积分流量密度,最后一列是观测日期.图1是观测到的水脉泽谱,横轴为局部静止标准速度(km/s)、纵釉为峰值流量密度.3.1考察

6、水脉泽辐射的変化我们査出已知的18个脉泽源在1987-1989年⑷和199—4993年⑷两个时间段的观测资料.列于表2,其第2、4列为第I时期的峰值速度和流量密度,第6、8列为第II时期的峰值速度和流量密度,本次观测编为第III观测时期.基流量密度和峰值速度见表1.每相邻两期,即I与II,II与III的峰值速度与流量密度的差值分别列于表2第3,5、7和9列,其中△F">P表示变化超过较小值的1倍以上,“七「表示相对于的一时期值的升或降.由于HH7-11,IRAS18317-0757及NGC3538无第II期观测资料,所以观测量的变化是由第1,111两个时期求得.表2最后一列注释峰值速度的变

7、化状况,表示在同一峰值内或紧邻成分间的变化;T表示一对置换峰中左峰增高;叫“表示峰值接连左移并减弱;r”表示一对置换峰中右峰增高;表示峰值接连右移并增高.对于峰值流量密度的变化.从I、II两个时期看,两个观测系统的相对误差估计各为20%1°,叫从表2第5列可见流量密度变化,多數源达到1倍以上(相对于两个比较值中的较小值),11、III两时期情况也类似.表明流址密度随时间变化是剧烈的.变化的趋势从这三次观测看有单调上升和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