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87911
大小:784.27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18
《变电所继电保护的配置及二次回路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变电所继电保护的配置及二次回路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1.3本文的主耍内容2第二章系统运行方式的分析32.1系统主接线结图32.2运行方式的分析32.3中性点的运行方式4第三章各元件主要参数53.1发电机标幺值的计算53.2变压器标幺值的计算53.3输电线路标幺值的计算7第四章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额定电压的选取方式9第五章短路电流的计算105.1短路的类型105.2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105.3短路计算的假定条件105.4系统正序等值序网图115.5短路电流的计算12第六章变压器主变保护的设计与整定计算216.1电力变压器的保护规程216.2变电所主变保护的整定
2、计算216.3主变保护原理接线图27第七章结论与展望297.1毕业设计的结论297.2展望29参考文献30致谢3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电力系统得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捉岀新的耍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阶段。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
3、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知道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缉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屮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门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
4、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在此期间,从70年代屮,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品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吋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
5、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屮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而,东南大学和华屮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门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方式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
6、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捉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1.2研究意义电力系统曲发电厂、变电所、线路和用户组成。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其屮变压器是普遍使用的重要电气设备之一,它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供电和稳定的运行。特别是大容量变压器,一旦因故障而损坏造成的损失就更大。因此必须针对变压器的故障和异常工作情况,装设动作可靠、性能良好的继电保护装置,因此对
7、电力变压器保护配置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就是针对变电所继电保护的配置加以设计的。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特別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所二次部分的设计越来越“自动化”了,传统的手动控制正逐渐在被自动控制所替代,大量的保护装置采用微机型装置,传统的声光信号也逐渐被数字信号所取代,控制屏、信号屏的数量也越来越少T,这样也对二次回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新型的设计标准是我们未來研究的方向。1.3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