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52273
大小:54.2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西汉教育管理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汉太学教育简述衡水市第二中学李真摘要:汉武帝时期,本着教化天下的目的,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之后太学迅速发展,并一直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占代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极大地促进作用。西汉太学重师法;倡导学术研究和论争,抱持“不辩则不明,不明则功不成”的理念;提倡通经而致用,努力用学识影响社会,这些原则影响深远。太学的教育以博士为主体,采用大班教学,兼有高足弟子传授低年级学生,以及口修等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经学为主,以一经为主,同时鼓励学生研修其他专经。成绩优秀的太学生可通过考试授以官职,将研习儒经与做
2、官联系在一起,使儒学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关键词:太学教育经学博士一、太学的设立及发展过程西汉文景之吋官学萌芽,设一经博士。及至武帝吋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方面开始确立“独尊儒术”的方针政策,此时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封建统治人才。建元年间,董仲舒在贤良方策中论述了求贤必先养士的道理,“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建议兴建太学养士,并以此作为教化天下的基地。他说:“养士Z大也,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Z所关也,教化Z本源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Z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3、”*o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责令丞相太常等贯彻执行。元朔五年,公孙弘遵循武帝的旨意,与“太常臧、博士平”等人商议,拟定创办太学的具体方案:其一,在原有博士官的基础上确立西汉的博士弟子员制度。其二,明确规定博士弟子的限额、身份及选送方法。其三,就太学的管理及博士弟子的岀路提出建议。公孙弘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武帝的批准,太学自此建立。虽然先秦吋期已经设立了教育机构,如庠序、辟雍和明堂等,但是这些机构主要负责贵族的礼仪《汉书》卷56,《董仲舒传第二十六》,第1911-1911页。教化等工作,并不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
4、目的的学府。严格的说来,西汉太学才是我们国家第一所比较完备的大学。昭宣及以后,太学的地位更加突岀,发展更为迅速。《汉书•儒林传》载:“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县置《五经》百石卒吏。成帝末年,或言孔子布衣养徙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2《汉书•儒林传》记载:“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J平帝吋,王莽辅政,于“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
5、、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耦传,遣诣京师。至者数千人。”"除了征召天下学者之外,王莽还于元始四年为太学扩建校舍,规模十分巨大。史称“筑舍万区”%这是我国丿力史上大规模修筑校舍的开始,也是博士大量增加的阶段,当然不可否认王莽怀有个人的政治口的,但他的这些措施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些政策措施也成为构成西汉文化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二、太学的授业原则西汉的经学教育严格上依“师法”和“家法”传授。“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先有师法然后有家法
6、。如“《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是师法;施家有张、彭之学,孟有崔、孟、白之学,梁丘有土孙、邓、衡之学,是家法”%西汉教冇政策对师法家法相承要求极为严格,如不坚持师法家法,不能充任博士。《汉书•儒林传》记载:“喜好自称誉,得《易》家侯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诸儒以此耀Z。同门梁丘贺疏证明乙□:'田生绝于施讎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这种以师法、家法传经的方法,对儒学经的专门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各立门户,互相攻讦,乃至“说五字之文,至于二
7、三万言”役造成了章句极为繁琐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学习研究的负担。西汉教育政策推行师法、家法相承的经学传授,主要口的其实是为了统一经学的思想,确立经学2《汉书》卷88,《儒林传第五十八》,第2668页。3《汉书》卷88,《儒林传第五十八》,第2668页。4《汉书》卷12,《平帝纪第十二》,第251页。5《汉书》卷99±,《王莽传第六十九》,第2993页。°皮锡瑞:《经学历史》,第139页。7《汉书》卷88,《儒林传第五十八》,第2671页。8《汉书》卷30,《艺文志第十》,第1365页。的止统流派,这对西汉思想的
8、统一具有积极地意义,但这样也钳制了学人们的思想,使得文人们专注于师法、家法下的经学,抛弃了学术创新的精神。当然,在强调师法和家法的同时,教育政策也积极倡导太学的学术研究和争论。从相关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学术活动相当活跃和自由,既不受身份、地点的限制,也不受经书内容的限制,对太学的发展和学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元帝时讨论《梁丘易》,少府五鹿充宗恃宠而善辩,名儒朱云即“抗首而请,音动左右。……连拄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