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技法与鉴赏

书法技法与鉴赏

ID:43927403

大小:10.26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10-16

书法技法与鉴赏_第1页
书法技法与鉴赏_第2页
书法技法与鉴赏_第3页
书法技法与鉴赏_第4页
书法技法与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法技法与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书法技法与鉴赏主讲:靳继君书法技法与鉴赏结绳记事甲骨文◎甲骨文是什么?   甲骨,指的是龟甲和兽骨(以牛肩胛骨为主)。刻或写在甲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的内容分为「卜辞」与「记事刻辞」两类。殷商王室以龟甲和兽骨占卜,占卜完后,便将相关纪录刻或写在甲骨上,称作「卜辞」。卜辞内容无所不包,包括天候、祭祀、战争、生育、疾病、作梦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甲骨文与占卜无关,主要作为事件的记载,称为「记事刻辞」,如田猎的记录。◎甲骨文的时代与地点?   目前所见的甲骨文以商晚期的殷墟为主,时代大约是公元前十四世纪末到十一世纪中叶。近年来,还在陜

2、西岐山、扶风、凤翔等地也发现西周早期的「周原甲骨」,但数量不多。◎甲骨占卜的习俗是商代特有的吗?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各遗址都有发现用牛、羊肩胛骨占卜的痕迹,上面留有钻凿烧灼的痕迹,但是并没有占卜记录。一直到商晚期的殷墟(大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末)才在占卜的龟甲兽骨上加刻占卜记录,成为我们今日所见的甲骨文。直到近代,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彝族、么些、纳西等族,也还有用兽骨占卜的习俗。◎如何读甲骨文?一版完整的甲骨通常包括下列记录,识读的顺序如下:司母戊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

3、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该鼎造型器形凝重,纹饰华美。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75千克。用陶范铸造,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其合金成分为:铜84.77%,锡11.44%,铅2.76%,其他0.9%。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祀邲其卣大盂鼎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

4、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盂在铭文中说明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大盂鼎又称盂鼎,之所以冠以"大"是为了区别于小盂鼎。这两个鼎同出,但小盂鼎原器已失,仅存铭文拓本。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传为清代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村出土。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其内壁铸有铭文19行291字

5、,记述康王命盂管理兵戎,并赐给香酒、命服、车马及1700余名奴隶之事,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原器出土之初,为岐山豪绅宋金鉴所有。后因家道中落,此鼎被其后人以七百两银子转让到西安。后来,又曾一度为左宗棠所有,数年后为答谢潘祖荫的厚恩,左宗棠以此鼎相赠。此后,大盂鼎便成为潘家的传世之宝,供于苏州潘家大堂。一九五二年由潘氏后人献给国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墙盘牆盘为西周恭王时期作品。器形宏大,制造精良,周圈饰有重环纹。1967年于陕西扶风庄白村出土

6、。盘内铸有铭文二百多字,分为两部分,前半记叙西周时期各王的主要史迹,后半记叙做器者史墙一家列祖的重要功绩。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措词工整华美,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可做为西周中晚期书体风格的典型代表。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每字大体为长方形,某些偏旁转折使用圆笔,局部与整体在艺术效果上形式辨证的统一,表现出端庄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流媚的艺术风格。笔画横竖转折自如,粗细一致,笔势流畅,有后世小篆笔意。《牆盘》年代久远,其中许多文字已无法辨认,留待研究金文学者探考。散氏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大盂鼎、毛公鼎、

7、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曾轰动一时。而这块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夨人盘。传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清康熙时,扬州徐约齐以重金购自歙州程氏,后又归於扬州洪氏。清阮元曾翻铸此盘,也有铭文拓本传世。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阿毓宝从扬州盐商购得此盘贡入内府。历经道、咸、光

8、、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1924年逊清内务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