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60012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高尚的人才能纠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咼尚的人才能纠错股市大跌,人人都不痛快。看看舆论导向,矛头大都直指财政部。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为了给入不敷出的社会保障基金''补血”,财政部历时两年,精心设计了一套国有股减持方案,将原本不能公开流通的部分国有股以市价岀售。由于国有股持股成本平均仅0.5〜0.6元,而市价平均在10元以上,方案显然有''与民争利”之嫌。自2001年6月减持方案一出,虽然4个月后即被迫叫停,但直至最近,股市仍狂跌近40%,数千亿市值消失。而减持所获资金仅100多亿。出方案的是财政部,叫停的是证监会,且据称有更高级别的领导表
2、示了对原方案的不满。但与其说是政府部门的纠错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倒不如说是市场用自己的力量来了一次强力纠错。以莽力来“募捐”的财政部很有些委屈:为社保基金筹集资金,目标不可谓不合理、重要。股市未免过于自私而反应过度了。再看看近几个月的媒体,还有几单热闹的“纠错”公案:江西爆炸案的报道被当地官员指责为“别有用心”,甚至怀疑“湖南的记者”这么热衷“江西的事情”,是否为了替湖南的爆竹业打击对手;足球黑哨事件中,几个充当“打黑先锋”的行贿者则被对手不屑地贬为“自己就是一个罪犯”;而在吴征杨澜简历造假风波、格林柯
3、尔入主科龙风波中,参与纠错的各方不约而同地被指为“怀有不良的商业目的”。远一点,厦门远华走私的揭露(来自团伙内订举报),克林顿性丑闻的传播(由网上流言启动)等更可看出“纠错”方的动机“不纯”。可以说,这种怀疑心态不仅仅存在于恼羞成怒的被纠错对象中,还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我们一向讲究的是“师出有名”,信奉的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往往让错误和罪行发展到不可收拾,忍无可忍之时才拍案而起,其背后的考虑或许正是对方错误越大,自己才越像“正义之师”。所谓“打铁先要自身硕”。反过来说,我们的纠错门槛一向很高,只有
4、对方“明显而低劣”地犯错,而自己拥有“明显且高尚”的证据和理由才配纠错。但事实上,过于单纯的纠错主体和动机都不可能导致纠错的彻底。一时的高尚不难,难的是」辈子高尚。而在一个理智的社会中,我们忧虑的不是任何一个拥有庞大力量的组织一无论是党派、政府、公司或协会一犯错,而是错误的泛滥。以此出发,我们迫切需要降低纠错的“门槛”。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小人、一个恶人乃至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和应该成为纠错的主体,并允许纠错方怀有某种阴暗的动机一只要他讲述的是事实。其至有人说,在一个良性的社会,应当允许谣言的生存。如此,才
5、能形成一个彻底而持久的纠错机制。尊重“不纯洁”的纠错,就是尊重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我们习惯把纠错的责任托付给政府,但纠错应当是所有利益相关人的责任。这种责任不因他们道德的高低、动机的好坏而增减。动机的高尚不能掩盖错误的可怕,动机的阴暗也不会减低真相的威力。这和“污点证人”、“拿赏金的举报人”和“狗仔队”对社会生态平衡的价值一样明显。在反腐斗争中,虽然反腐机构众多,但或许因为利益的基本一致,而导致纠错的不彻底。一套有效的外部纠错机制的建立,也正有赖于社会多元利益结构的建立。回到国有股减持风波上,当股市利益
6、主体中央政府(财政部)、地方政府(国资局)、管理机构(证监会)、上市公司、证券机构、投资和投机者、媒体、研究机构、看热闹的人和其他形形色色的人一已是如此丰富时,只为单一目标服务的“财政部方案”当然要被弃之草芥。再往前,当“基金黑幕”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时,为什么“正统的”三大证券报对黑幕揭露的范围和力度远远比不上非正统的《财经》杂志?利益的不同而已。来自资本市场的广告是证券报们的衣食之源,而对《财经》来说,扩大影响力以吸引其他的广告客户则是它最大的利益考虑。看看美国,近期最大的股市风波安然破产案,其崩溃
7、就是从2001年3月美国《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开始一《安然股价是否高估?》,文章首次指出安然财务上有“黑箱”。其后,一批证券分析师跟进,提出更多的研究报告,进一步解剖安然。这不是出于正义,这些主要从基金管理公司赚取利润的行家们的目标很明确一更好地为主顾们服务。最后,几乎所有媒体和研究机构一哄而上,安然崩溃。多方博弈,互为制约,才能建立最有效率的纠错机制,错误才不会泛滥成为灾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