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及城建史总结

原理及城建史总结

ID:43721255

大小:108.13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0-13

原理及城建史总结_第1页
原理及城建史总结_第2页
原理及城建史总结_第3页
原理及城建史总结_第4页
原理及城建史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理及城建史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中国的城市化:主要特点:发展速度缓慢:城市人口増长多,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増加不快,人口基数人;增加速度不稳定:既有激增乂有骤减,与政治,经济状况有关。1978年后走上了健康的道路,走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的道路。城山发展模式:1)地方推动型:苏南一些农村创办乡镇工业,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的“苏南模式”。2)市场推动型:温州地区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的“温州模式”。3)外资促进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丁•邻近港澳,以外资的“三来-补”劳动密集型为主。二、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主要特点及问题:1;进程:中国

2、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7年间的发展起步阶段;1958—1977年间的反城市化阶段;1978年后改革开放以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城市化波动阶段,可分为3个时期:反常的超高速城市化(1958——1960),超常的工•业化引起超高的城市化;第一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波动(1961——1965年),工业调整时期第一次止

3、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波动;第二次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倒退(1966——1977年),工业化停滞时期第二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倒退。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经济开

4、始复苏并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及其比重迅速増加,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1):降低了城镇的建制标准,使城市数量迅速上升。2):随着各种产生政策的调整,城市数量增加导致城市人口及其比重上升3):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工业,农业经济都冇长足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使城市吸引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加强,农业的发展乂为城市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力,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共同成为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水平开始由“量”向“质”转化,特別是东部沿海城市,己冇从“人口城帀化”向“城市现代化”转化之趋势。三、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化特点:1):政府发动型

5、动力:城市化及其基础——丁业化是由政府发动的,政府是城帀化的主休,其动力主要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而非经济性。2):城乡双重性体制:形成了“城市一农村”二元社会体制,阻碍了城市化的正常进程。3):不协调型构成:表现为城市数量和总人口相比,数量太少;城市规模结构人城市比重过高;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东密西疏;具有明显的“工业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功能偏重于工业4):波浪型进程:山于政治上的动荡和政策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具冇起步晚,起点低,波动性大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型发展轨道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新特点及其趋势:1):主体上:城市化的推动

6、主体山一元向多元转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市化主体为政府,为一元的“自上型城市化-1980年的农村改革,出现了乡村地区非农化和城镇化的二元的“自下型城市化”;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外资与内资对推动城市化发展发挥了越來越的作用,IP,现了“外联型”与“内联型”城市化。2):发展战略上: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由内地向沿海转移,改变了城市化空间格局。城由化发展趋势呈现出:东部快于西部,南方快于北方。3):制度上,一系列制度由计划向市场化转变,如户籍制度的松动,城市土地实行冇偿使用制度,住宅货币化制度等。4):形态上:小城镇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提髙,大城币

7、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大城市开始了郊区化过程;刃:始出现大城市区和城市连绵区5):内涵上:随着[It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国际化,知识化的发展,中国的部分大城市开始走向国际化,中小城市开始步入现代化;城市内部的社会化在扩大;城市化除了数最的增长夕卜,还呈现出“质”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中产阶级的形成等。五、宋代东京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革命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里,为什么?特点?宋代东京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革命性的变化及原因:(1):市坊解体与街市形成一中国古代城市的一次解放和进步,街市的形成突破了封闭市坊制形式,使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限

8、,引导了城市功能性质,物质要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娘变,使中国古代城市向前发展了一步,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2)街市要素和城市功能的变化街市形成引起城市性质的姻变,使城乡初步分离,城市首次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生巨大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城市性质具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变化。(3):街市构成与城市结构变化街市的结构与分布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内部结构和总体形态原因在于其改变了城市结构与形态的生存法则(既改变了原來主观主导法则与绝对地位的状况)中心消解,平面形态溃散和城市在三维方向的增长是街市给城市结构•形态带來的最大变化。(4):街市效应和城市进步街市促进经

9、济思想发展进步,使城市平民化,对艺术门类的繁荣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街市打破了市坊制城市的单调乏味,极大的丰启了城市空间一物质系统。街市实现了城市公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