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78122
大小:37.7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2
《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剖析对照检查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剖析对照检查材料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也是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为此,我们在开展全州贫困退出自查自验和省级检查验收工作的同时,对全州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困难和问题。一、非贫困村与贫困村的工作推进不平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财力有限,各县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放到贫困村,形成集聚效应,一些社会资金项目也纷纷落地贫困村,这给当地群众带去了重大利好。但是,这在客观上压缩了其他非贫困村获得资源的空间,非贫困村成为了各类投资
2、的死角,政府资金和行业部门的资源相对去得较少,有的甚至基本没有,加之社会资金也去的少,这部分村自身又没有资金投入,导致部分非贫困村的脱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二、到人到户扶持政策依然有死角。一是部分困难群众子女条件比较好,但又没有实际履行赡养义务,这些老人有的没有被评为贫困户,有的也因此享受不到低保政策,形成事实上的贫困。二是现有医保政策难以覆盖所有病种,一些患慢性病的人群既不是政策规定的慢性病种,也没有住院治疗,相关医保政策都享受不了,医疗实际负担仍然较重。三是贫困群众技能普遍缺乏,多数群众无技术,外出务工靠下苦力、收入低,参加培训又担心失去
3、挣钱机会。三、贫困地区持续增收的产业短期内难以发挥作用。一是由于扶贫产业基础薄弱,加之受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多重影响,产业要做大做强还比较困难,因此带动性不够。二是一些产业是脱贫攻坚以来才发展起来的,短期内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贫困群众的增收带来影响,而真正能使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还比较少。三是一些产业的利益连接存在风险。由于一些项目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即使实现了所谓的短期分红,但这是建立在大量政府补贴基础上的,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其资金风险、社会风险、法律和道德风险都难以预估。四、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同程度
4、存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社会、媒体也持续关注脱贫攻坚工作,贫困群众在享受到阳光雨露的同时,少数贫困群众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个别贫困家庭期望在这轮脱贫攻坚中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尤其是希望一些长期积淀下来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素质提升等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均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五、扶贫帮困的实效性难以突显。一是行业部门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协调,缺乏主动意识和责任担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行业扶贫整合效应难以显现,扶贫效果不能实现最大化。二是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参差不齐,部分工作队缺乏''钉钉子”的精神,
5、制定的帮扶措施长期停在纸上难以落实,没有能够在立足村情和贫困户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开发式扶贫活动。三是社会扶贫参与度较低。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主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有的把参与公益事业当做扶贫行动,缺乏对贫困户发展经济的针对性扶持。脱贫攻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针对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统筹
6、整合政策、社会、人力等各方资源,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锁定冃标,强化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重视政策研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苗头倾向性问题和前瞻性战略问题的调查研究,紧盯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的研究,不断完善细化政策举措,密切关注省委省政府对摘帽贫困县、退出贫困村和脱贫户继续享受教育、医疗、培训等相关后期扶持政策;对预脱贫贫困户中的贫困残疾人、贫困老年人、贫困单亲家庭等特困群体的支持帮扶政策和大病、慢性病、地方病针对性扶持政策及金融扶贫贷款贴息等政策调整动向,主动谋划对接,提出政策
7、建议,积极争取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冃支持,制定完善正向激励政策,将一些帮扶政策与贫困群众参与情况、脱贫成效相挂钩,激发内生动力,减少“等靠要”,更好地为脫贫攻坚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同时,积极加强内部政策研究,研究项目申报审批新方式和直接帮扶到户到人新机制,在加强项目资金投向和跟踪监管的基础上,破解项目程序繁杂、推进实施缓慢等问题,深入提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攻坚举措,为快速推进脱贫攻坚创造条件。(二)分类精准施策。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乡(镇)村、户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
8、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发展条件。对于通过努力可以改善发展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充分整合、利用扶贫和各类涉农项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