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体会:师德

师德体会:师德

ID:43677202

大小:20.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2

师德体会:师德_第1页
师德体会:师德_第2页
师德体会:师德_第3页
师德体会:师德_第4页
师德体会:师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德体会:师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师德体会:师德师德体会:师德一教师素质的核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

2、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一.铸炼师德自律始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一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逢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

4、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

5、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一真,品德一美,情感一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

6、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

7、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

8、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一〃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