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ID:43591010

大小:95.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物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物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物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物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物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和应用重力势能的概念;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特点;会利用提供的器材对弹性势能作实验探究。2.过程与方法:用类比的方法了解弹性势能,尝试利用图象和实验分别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进行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探究,从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物理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対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教学过程】1.阅读材料一,通过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比较认识弹性势能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

2、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时候,物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发生弹力的相互作川。正像地球和物体之间由于有重力的相互作用,因而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具有重力势能一样,发牛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个部分Z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因而由这些部分组成的系统,亦即发牛弹性形变的物体本身,就具有弹性势能。任何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卷紧了的发条,拉长或压缩了的弹簧,拉弯了的弓,正在击球的网球拍或羽毛球拍,正在支撑运动员上跳的撑竿等等,都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和弹力做功密切相关,它们的关系类似于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弹簧

3、的弹性势能跟弹簧被压缩或拉伸的长度有关系。一个没有被压缩或拉伸的弹赞,弹性势能为零。弹簧被压缩或拉伸的时候,它被压缩或拉伸得越大,克服弹力所做的功越多,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另外,弹簧的弹性势能还跟弹簧的劲度系数冇关系。不同的弹簧被压缩或拉仲相同的长度,劲度系数越大,克服弹力做的功越多,因而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重力势能弹性势能rh于物体被举高(rh于弹赞发牛弹性形变)与重力做功相关(与弹力做功有关)Ep二mgh?■1.阅读材料二(课本第62〜63页),设计理论探究方案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劲度系数k、弹

4、性形变量1)弹性势能的变化与弹力所做的功有什么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复习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位移,思考怎样利用F-/图象计算弹力这个变力所做的功?rti功能关系可知,如杲对弹赞做功,弹赞的弹性势能就增加。取弹赞不发牛弹性形变时的弹性势能为冬势能,则上述③式的结果就是弹簧弹性形变为1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即S.=5■21.阅读材料三,川重力这个怛力对弹簧做功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器材】弹赞,金局重物,刻度尺,支架。【操作】把弹费悬挂在支架上,在弹簧的下端悬挂金屈重物,静止时处于位置0,如图所示

5、。//m用手慢慢地将重物托起,血至弹簧恢复原长(即位豐1)为止。然厉将重物由静止释放,很快抽开手,让垂物无初速落下,垂物能够到达最低点(即位管2),以后垂物就在1、2两个位置Z间来回振动。设重物质量为叫弹费劲度系数为k,1-2间距为1,1-0

6、'可距为0-2间距为J,探究:从位置卜位磴0重力做功为多少?(mg-Zi)在这个过程中弹费的弹性势能增加多少?(mg)从位置1-位置2重力做功为多少?(mgl)在这个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多少?(mgl)以弹簧原长时为弹性势能的零势能位置,弹簧在位置2时的弹性势能是多少?(E尸mg

7、l)重力mg和弹力仇是什么关系?人=*^=**)分组实验,测出匚G间有何关系?(人二乙二"可利川实验结果,推导弹簧在弹性形变量为1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代入,得iHillgg【教学反思】1.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探究形式的多样性,对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冇积极意义。2.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推导在教材体系中不属于重点内容,但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胡克定律),锻炼知识的运用、方法的迁移能力,其中的实验探究部分还可以为以后研究弹簧振了的简谐运动服务。1.实验探究的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测定重物的最低位置(即

8、位置2),由于是在重物运动过程中记录该位置,难度较大。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牛能够探索好的方法,例如用三角板在预期位置“等候”,多次尝试,测得的结果误差很小。但也有少数学牛只是通过目测进行测量,结果误差很大。另外,选择劲度系数适当小一些的弹簧实验效果比较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