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77556
大小:130.4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1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5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B.中国古代史书有多种体例,主要有编年体(如《左传》)、国别体(如《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等,有些史书具有较强的文学性。C.鲁迅的名作《祝福》,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彷徨》,小说中祥林嫂、柳妈、鲁四老爷等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一一鲁镇,是旧中国的缩影。D.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该剧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句子或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CDQ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
2、一木桩,②。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③,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A.①空地上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余B.①几座僧人圆寂塔高高低低地建在空地上裕C.①几座僧人圆寂塔高高低低地建在空地上余D.①空地上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裕②基座垒以青砖,四周以黄泥塑成③富②基座垒以青砖,四周以黄泥塑成③富②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③富②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③富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尝试观上古记,三王①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②无不安者,功
3、大也。《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民之治乱在于有司,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谀,将众则疲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今有人于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贝尽•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诈诬之道,君子不由。人之议多曰
4、:“上用我,则国必无患。”然用己未必是也。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而莫若修身自贤。己,可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则未用其治国治官,宜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虽可达也,然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达,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达,而用其所已达。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必反情⑶,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忠臣之行,近知本矣。,有改动)(取材自《吕氏春秋•务本》[注]①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②实:实利,包括地位、俸禄等。③反情:内省,省察自己。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财
5、物资服贝!
6、为己贝尽:财物B.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伐:功劳C.交友未笃.笃:忠厚D.恶能善.之矣善:认为好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②主虽过与.,臣不徒取B.①而.其名无不辱者②此所以欲荣而.愈辱A.①皆患其家之.不富也②诈诬之.道,君子不由B.Q)以此厚望于.主②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理解:(他们)都忧虑自身不能在国内显贵B.修身会计则可耻理解:(认为)修养自身、合理地支配钱财是可耻的C.
7、然用己未必是也理解:但是任用自己的君王不一定会这样做D.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理解:古代侍奉君主的人,一定先贡献才能,然后才担任官职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首段引《诗经》的话来说明“为公”与“顾私”的联系。B.作者认为百官应替君王治理好百姓,方能获得显贵之位。C.能侍奉父母、结交朋友的人,作者认为用其治国必无患。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了事君者应该有的姿态和品行°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7.第二大题文言文《吕氏春秋•务本》中最后一句说“忠臣之行,近知本矣”,意思是“忠臣行事
8、,接近于懂得什么是根本”。这里所说的“根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就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积累谈谈对“知本”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哀尽而去。——《晏子春秋•外篇下》6.在横线处写岀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题)。(8分)(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o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氓》)(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
9、《兰亭集序》)(3)暧暧远人村,。狗吠深巷中,o(陶渊明《归园田居》)(4)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5),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o(欧阳修《醉翁亭记》)(6),最难将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