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59629
大小:2.58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10-10
《边坡工程第9章工程实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章工程实例-云沱段连接线边坡治理设计9.1工程概况巴东县新县城到云沱段区间的云沱段连接线边坡,位于在建公路旁,如图9.1所示为边坡平面图,该边坡东起该侧一栋六层民房处,西止于黄家沟大桥桥头,总长216m,高度2~17m,坡度在50~90°之间,边坡走向180~270°,边坡类型为岩质边坡。由于组成边坡的岩体节理、裂隙极其发育,岩石风化程度较强,以及边坡开挖产生卸荷拉张裂隙,边坡大部地段处于极限稳定状态,使得坡面岩块及碎块石土常发生崩塌、坠落现象,严重影响了该路段的正常通行。因此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图9.1巴
2、东县云沱段连接线边坡工程地质平面图9.2设计基本资料1)地形、地貌勘察边坡位于黄家沟东侧,黄家沟位于长江南岸,沟谷处坡角约为50,自南向北流入长江。该段边坡为近期修建连接线公路时凿山形成,高度0~17m,边坡走向180~270,坡角50~90,边坡处于极限稳定状态,坡面岩块及碎石土常有零星崩塌、坠落现象发生。2)地层及岩土工程特征(1)边坡岩性根据边坡现场断面地质素描(如图9.2所示)和实测剖面图,自东向西对边坡进行简要描述如下:边坡区地层结构简单,由上而下可分为以下两层:①坡积土(Q4el+dl)②泥
3、质灰岩(T2b3)(2)地质构造与地震巴东县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次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台褶带八面山弧形褶皱地带的东北端,其北部为大巴山台褶带,西部为四川坳陷,东部为江汉坳陷。八面山弧形褶皱带,其构造线在南部为北东走向至北部逐渐转为东西走向。该段边坡自桩号0+00~0+79m岩层倾向为168~190,自1+03~2+13m段岩层倾向为330~335,从产状及野外观察综合分析,此段边坡为一向斜,其轴面向南东方向倾斜,两翼倾角变化较大,属斜歪褶皱,其核部位于桩号0+79~0+103m之间,该地段岩层裂隙较发
4、育,岩体类型为Ⅲ类除向斜构造外,该段边坡桩号1+77~1+86段发育一小规模断层F1,断层面产状16075,属逆断层,上下盘地层断距1.5m,挤压破碎带宽11m,破碎带裂隙密度大且不规则,岩体不完整,呈镶嵌、碎裂结构,碎块间结合较差,岩体类型为Ⅲ类(地质剖面见图8.3)。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50a超越概率10%)》(1990年版),巴东县城区及邻近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边坡治理设计抗震设防按6度考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T=0.25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3)节理裂隙据现
5、场调查统计资料,该段边坡发育的节理、裂隙主要有三组:第1组倾向为160~195,倾角70~75,平均间距:0.7~1.0m;第2组倾向为0~15,倾角60~75,平均间距:1.5~1.8m;第3组倾向为70~80,平均间距:1.6m,倾角51~55。从裂隙方向的光滑程度等判断,绝大部分节理为剪性,裂隙面平整或略有起伏,多呈闭合状,部分微张裂隙间由岩石碎屑和粘性土充填。三组裂隙倾向与坡向相反或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有利。3)水文地质条件该边坡西侧与黄家沟相邻,黄家沟为一季节性冲沟,沟谷下切较深,边
6、坡区地表迳流条件好,排水条件通畅,雨季时地表水流由南向北排入长江,边坡区地势较高,地下水埋深较大,故未见有地下水出露,边坡坡面处于相对干燥状态,边坡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该边坡基本无影响。巴东县属亚热带气候区,具有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少冰雪、严寒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5℃,7月份平均气温28.3℃,最高气温达41.4℃,1月平均气温5.9℃,最低气温-9.1℃。相对湿度66-81%,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多年平均降雨量1082.74mm,最大年降雨量为1532.44mm(1954年),最小降雨量为62
7、5.2mm(1970年)。由于地处鄂西暴雨中心,降雨具有集中、强度大的特点,每年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4%,一小时最大降雨量75.98mm(1991.8.6),一日最大降雨量193.3mm(1982.75),七月最大降雨量237.5mm,特殊的气象条件是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4)边坡等级的确定该段边坡为近期修建公路时开挖形成的边坡,其中坡高≤10m,段长115m,占总长度的53.24%;介于10m和15m之间段长38m,占总长的17.69%;高度在15~17m的段长为63m,占总长2
8、9.16%。边坡体基本属岩质边坡类型,坡体下方为一般城市道路,破坏后果严重,综合确定此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5)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结合巴东县类似地质条件边坡物理力学特性,综合确定边坡治理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详见表9.2。9.3设计方案1)设计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1-2002);(3)《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